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他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良宵>与<月夜>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本文对这两首乐曲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有一段评述的话写得十分优美,教材中是这样断句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相似文献   

3.
由金涛声、朱文彩两先生手编的<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从宋人祝穆、祝洙父子的<方舆胜览>中辑出李白资料146条,笔者复将漏辑的40条补出.以翼合成全壁.  相似文献   

4.
5.
《华夏集》中的误译现象已被中外学者进行过多重维度的解读。本文以该译作中的李白诗歌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化的解读思维和西方化的诗歌技巧两方面剖析了译者庞德在理解和再现李白时的西方化视角,并对由此产生的误译问题进行了辩证探讨,认为李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庞德的"西方化"翻译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7.
读诗,重在把握“诗家语”,从语境进入诗境。解释李白《静夜思》,存在“卧床”说与“井床”说之争,从语境看,两皆“于说有据”,无妨并存。从诗境看,“井床”说比“卧床”说“于义为长”,更具有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山水的痴迷、游览和刻画是李白一生精神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在诗中,自然被李白生命化、艺术化,具有了崇高美,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图式是人们的个体经验所得,给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多种意象图示的运用是它的一艺术特色,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将进酒》是李白著名的饮酒诗之一,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该诗借助“酒”之意象,采用多元的修辞手法,迸发出独特的文人情怀和个人魅力,成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无人超越的经典,也给我们当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将进酒》文本的全面解读,可以更好地领会李白的飘逸与洒脱,领悟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正>《月夜》是沈尹默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于2017年被收入部编本九年级语文教材。回望百年诗坛,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1期正式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共九首诗作,作为新诗草创期的第一批实验之作,迎接它们的是反对派的激烈言论与新诗人的热切响应,但无论如何,随着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等的新诗见诸报端、传播讨论,早期白话新诗在"四面八方的反对声音"[1]中确立了自身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词汇是语言词汇体系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真实载体,是了解该民族文化的镜子。试以李白的乐府诗《长干行》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五位学者对此诗中文化词汇"竹马""抱柱信"和"望夫台"的英译,着重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时所采用的不同译法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月夜》通过时空视点的建构与转移,使读者与诗中人物近距离接触;采用内视点的叙述角度,借助观察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闺房思妇的人物刻画,体现了诗人男性潜在意识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诗歌视点的交错运用及角度转换对理解整个诗篇起到了轴心性作用,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感情基调,揭示出深层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6.
威廉.布莱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从背景人物、语气心境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即天真与经验,但他们又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缺一不可。就像"羔羊(善)"与"老虎(恶)",均属上帝之作,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人生从天真到经验之过程的对立统一,不仅对人类是生存必需,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一生对国家政治抱有极大的热忱,这一思想贯穿李白的一生,而且在古风诗作中表现得尤为集中。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反映的年轻时积极寻求的政治出路、在长安及离开长安几年间矛盾的思想,以及贯其一生的游侠仙道思想。  相似文献   

1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危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同时,它也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最为明显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仙诗“梦游”模式的传承,道家文化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李白对道教文化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赵翔宇 《现代英语》2023,(22):95-98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翻译家的关注。李白是唐代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篇被翻译成了许多版本。根据目的论的观点,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取决于该翻译行为的目的。文章以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静夜思》为案例,对比不同译本,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翻译目的是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