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佳琦 《语文知识》2013,(3):104-105
莫言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读者文学素养较高的法国,更是受到追捧。本文将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获奖、研究状况等角度探究莫言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2.
莫言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莫言作品的日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吉田富夫日译本《蛙》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期望对莫言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焦点。在法国,莫言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出版并屡次获奖,客观地反映了国外读者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从而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法译本的传播进行梳理,探讨并分析其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莫言文学作品在韩译介、接受与传播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总结与概括:1988-1998年是莫言作品在韩翻译与传播的起步阶段;1999-2012年为莫言作品在韩翻译与传播的高潮阶段;2012-至今是莫言作品在韩传播与接受的鼎盛时期。本文亦从西方国家的助推作用、韩国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莫言在韩文学推介活动等角度分析了莫言作品在韩传播与接受的原因,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晓琴 《英语广场》2020,(23):20-22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际文坛对其小说越来越感兴趣,因此,国内对于英译莫言小说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英译莫言作品并使其走向国际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葛浩文。国内学者对于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研究更多在其翻译语言等方面。本文对葛浩文翻译莫言小说的策略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和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有关莫言作品的书评在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对西方英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译者霍华德·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目的论视角下试析葛浩文翻译莫言《丰乳肥臀》的策略及策略达到的目的:为了迎合广大英语读者而运用归化策略,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及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生态和谐和伦理冲突在莫言作品中有着深刻的表现力。本文从乡土情结、隐喻中的伦理和生态翻译多角度,对比分析莫言的《丰乳肥臀》和葛浩文的译本,探析文学、语言、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及译者如何再现,以期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媛媛 《考试周刊》2011,(85):24-25
本文试图从莫言作品的艺术表达技巧入手,重点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莫言作品表现出采的儿童视角,复调技巧,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其作品的狂欢化的叙事;从色彩入手,感悟体验莫言作品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首位摘得此桂冠的中国作家,莫言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读者、评论家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其几部作品的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本,汇集了西方学者、教授、评论家通过其英译文本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莫言作品在波兰的译介和接受呈现出“一边倒”的赞誉声,这与“话语权”的构建机制下的波兰汉学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莫言的作品在波兰亦受到过质疑,源自汉学界和文评界曾经有一场关乎“真理标准”的大论战。汉学圈在波兰形成了汉学学术双中心,并不断扩大汉学圈的影响力,与商业全球化背景下的波兰出版界紧密合作,推动了莫言作品对于波兰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莫言作品的阅读热.通过对中西部五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90后大学生对莫言作品的接受现状.尽管他们中许多人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和对诺贝尔文学奖知之甚少,但莫言获奖后的确把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了文学.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促进了莫言作品与大学生期待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及其带来的轰动效应.使“莫言”成为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期我刊特设“莫言与语文教育”专题,从莫言谈语文教育、莫言作品介绍、莫言作品与语文教材、如何开展莫言作品教学四个角度,揭示莫言与语文教育的不解之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相似文献   

14.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在给莫言的颁奖词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相似文献   

16.
伍丹  朱渝 《文教资料》2010,(26):20-21
莫言,中国20世纪80年代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作品中充满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本文从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三方面出发.对魔幻现实主义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一个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沸腾的声音世界 --莫言小说形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当代文坛上较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以独特的风格为人们所称道,在其作品中,色彩和声音是其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对色彩及其意义的分析,前人已经做了很多,本文探讨声音这种形式在他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对于莫言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文学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由此,莫言也从一位"有限度"的作家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英雄"。在这股"莫言热"的背后,需要冷静地思考:莫言的成功不单单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莫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的文学审美判断力,悲悯的人间情怀,以及非凡的创作个性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基于此,主要对莫言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表现力、作家审美判断力以及评奖制定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学审美价值判断尺度的探索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一位富于实验精神的作家,他在每一部作品的写作中都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色彩。他的小说对人生、对历史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剖析独标高格。对莫言作品中"我"之视角的心理分析是贴近作家的文本进行的分类,没有先入为主地用既定成说的文艺理论术语去研究和评价莫言,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