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为重要坐标,描述三位思想家在西方古代国家定义上的承继关系.柏拉图讨论了国家的起源和其他方面,但没有给出国家定义.西塞罗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定义,他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以人民为前提,以正义为准则,以合法为本性.奥古斯丁吸取了西塞罗定义的基本框架,从定义人民入手界定国家,用神的正义替换西塞罗的自然正义,从而完成了他自己的国家定义,为批判希腊罗马社会、构建基督教的理想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汪强 《师道》2007,(6):50-50
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对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的《论演说家》的评论,引发了笔者对西塞罗的兴趣。近来通过网上资料和其他杂志上的阅读了解到对他的介绍: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生于罗马的一个骑士家庭。曾赴希腊求学,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颇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子文章中的“政治学”四部曲(《曾子制言》 《孝经》《主言》 《大学》)与《柏拉图全集》中的“政治学”三部曲(《国家篇》《政治家篇》 《法篇》)同中有异,各有长短.柏拉图的平等和法律观念超越了曾子,而曾子的人性和民本思想又胜于柏拉图.曾子的“以德治国”与柏拉图的“以智治国”各擅胜场,彼此交融,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5.
汪强 《师道》2007,(6):50-50
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对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的《论演说家》的评论,引发了笔者对西塞罗的兴趣。近来通过网上资料和其他杂志上的阅读了解到对他的介绍: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生于罗马的一个骑士家庭。曾赴希腊求学,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颇深。公元前77年,回罗马担任律师。公元前63年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为元老院元老。公元前51年赴小亚细亚任奇里乞亚总督。  相似文献   

6.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精神的象征,他的共和观综合了此前诸多政治观念。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为其提供了国家的架构,斯多葛自然法的观念为其提供了合法性由来,而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则赋予了西塞罗共和思想以精神核心。西塞罗的共和观念不但是罗马政治文化的折射,也是整个古典时期政治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为共和主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是西方著名哲学家,其代表作《理想国》更是誉为西方知识分子必读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要通过阐述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这个基本问题,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国家"以及如何维持国家安全合理有序的运行。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正义理论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柏拉图《政治家篇》中的重要思想,展现出其对前期“人治”思想的新突破。故此,本文着重剖析了柏拉图政治思维转变的历史根源、法治的范式思考及其法治思维特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国家控制教育,终身教育观,注重幼儿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0.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多葛派的法律思想,并将其罗马化.他构建的理性自然法思想,沟通了古希腊与中世纪的神学法律观,提出的自然平等观与分权制衡论则成为近代启蒙学者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lluminate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rhetorical and humanistic tradition. This tradition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upon Western education in the past, but its significance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by the curren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is is probably owing to the centuries-old prejudice against rhetoric and “pedantry” espoused since Plato. Against such criticism,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efend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rhetorical and humanistic tradition by retrieving three essential features as noted by its major theorists—Protagoras (ca. 490–420 B.C.), Cicero (106–43 B.C.), and Leonardo Bruni (1370–1444). These features include public spiritedness,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multi-perspective knowledge. Protagoras, Cicero, and Bruni (each in their own historical context) criticized the closed attitude of philosophers toward monopolizing truth and stood in favor of the public sphere where important matters could be openly discussed. Second, they criticized th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s a mirror that represents truth and presented a wid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that considers the speaker–listener relationship. Third, they developed their concept of multi-perspective knowledge, which was opposed to the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directed toward a special object, as seen in the Platonic Ideas. The re-evaluation of these three feature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f we wish to rescue the rhetorical and humanistic tradition from the blame of parochial chauvinism. By retrieving these features, the rhetorical and humanistic tradition can help to mak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more publicly open (less closed to specialists), more sensitive to the power of language, and more appropriate within the multi-cultural and multi-lingual experience of the modern world.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impact of Roman advocates on such individuals as Cicero, information on those speakers who shaped the focus and standards for Latin rhetoric is virtually unknow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oth the extant fragments of these early orators and the commentary of their only real contemporarv critic. Cicero. An examination of this evidence is designed to meet a twofold need of a period which is a dark age in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first,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on the orators who preceded Cicero; and second, a synthesis of findings which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Cicero's standard for forensic oratory.  相似文献   

14.
莎学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莎士比亚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还仅局限于柏拉图思想对作品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影响。莎士比亚同时还接受了柏拉图文艺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光《哈姆莱特》剧中“镜子”的隐喻来自柏拉图,而且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也与柏拉图的文艺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西塞罗认为友谊以美德为基础,是品格、兴趣、意向、目的和谐一致并为两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共享的情感。他提倡为友谊而友谊的崇高而纯洁的友谊观。但西塞罗又是一个务实的罗马人,并不排除朋友之间地位、才智、财富上的差别,而主张通过平等、尊重和互相帮助和谐共处;强调友谊的崇高又力图使友谊符合实际,并联系罗马国家的实际情况论述友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另外,其友谊观还渗透了斯多葛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方面,对西塞罗与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指出了西塞罗和孔子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他们的著作中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如:对黄金法则的推崇;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对"中和大美"的自觉追求。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人类思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作为西方大学雏形柏拉图学园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教育及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教育理念方面,柏拉图致力于引导人而不是培养人才,即唤醒以理性原则行事的人,而不是如机械部件般有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方面,柏拉图通过研讨的方式推进各门课程的教学,将人导向理性。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基于以上,在教学成果方面,柏拉图获得的是超功利的音乐家、智慧的哲学王这一硕果,而不是有用的材料或长脚的书柜。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谈及柏拉图文论时永远避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成因与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浅层,又有深层,并且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古希腊是西方法哲学尤其是自然法哲学的发源地,以至于包括西塞罗在内的罗马法学家的自然法思想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西塞罗自然法思想像一面镜子,典型地映射出罗马法深厚的自然法思想。他既秉承了前古希腊人的自然法传统,又有自己独到的创新,这对于罗马法的普及和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