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操国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66-68,119
本文提出创新是陈独秀青年思想活的灵魂,创新主要体现有三:一是广大青年历史地承担着改造国家振兴中华之重任,不再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为已任;二是现代青年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要有身体健康、品质纯正优良,又要怀抱理想,服鹰社会主义,具有独立人格和服务社会的进取人生观;三是转变的基本途径,青年要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并接受洗礼,在实践中最终完成世界观的改造,这一思想对当代青年具有警示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儒学观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北李南陈"的儒学观呈现出"破与立""扬与弃"的思想倾向,而其儒学观之差异,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学养积淀等因素密切相关。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儒学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3.
面对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所造成的文化认同危机,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得不全面评估中国固有文化,并思考其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中西文化的认知,既有根本倾向上的相同或相似,也有具体细微处的差别与不同.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批判传统文化还是推崇西方文化,李大钊的态度都比较平和,而陈独秀的态度则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4.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李大钊十分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他的青年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突出表现在,把重视青年教育问题与教育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人生观和理想教育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统一起来,把自我改造教育与走结合工农的道路统一起来.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是新时代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和理论实践家。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培育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强调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观、永久奋斗的实践观,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形成并提出了自己的青年教育观。深刻认识李大钊青年教育观的丰富内涵,通过正确的实现路径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非常重视中国青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重视向青年灌输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倡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强调青年应培养健全的人格。他的青年教育观对改进和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陈独秀率先创办的《青年杂志》,其发刊宗旨、栏目设置、刊物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深的启蒙色彩。文章通过对其梳理和观照,更深入而全面地考察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四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十分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他关于青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要自觉厚植爱国情怀、要积极参加工农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青年教育思想,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自己学识渊博,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运动中,而且还积极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带领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是我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的青年们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前,陈独秀和李大钊提倡的基本是资产阶级民主观。陈独秀注重平等及多数国民的权利与实现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李大钊“民彝”的政治观念,其间理入了关注民众的色彩。他们的民主观包含了一些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抛弃民主主义的过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平民主义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何炳松都是20世纪上半期颇有影响的史学家,在推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李大钊比较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推动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由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蓬勃兴起。何炳松注重翻译"新史学学派"的著作,独树一帜地开启了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新史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在史学思想方面,李大钊与何炳松对历史学的相关概念、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功用等有着许多相似的认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人在坚持自己学术观点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史学理论框架,形成了各自的史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青年教育观、平民教育思想和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增添了宝贵的内容,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上极具开拓意义且获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翻译赞助是陈独秀与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重要武器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通过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译文和译作的刊载与发行提供极具时代影响力的平台,直接赞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译本生成,积极介绍与评论作品,散发、赠送、助销译作等举措,有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信仰的确立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吴娜  于作敏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5-108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与革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的思想变化一直是史学界所关注研究的课题。主要就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史学界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关于政党问题的认识演变,是从崇拜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立宪政体、政党政治,到逐渐对它怀疑和失望的过程;是对中国的北洋政府从幻想到失望和抨击,对当时中国的各派政党则从有时否定和讥讽,有时规劝和肯定,最后则逐渐失望的过程;也是逐步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排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缠绕,逐步认识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特别是认识在中国建立新的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必要性的过程。在这种思想演变的过程中,李大钊于1920年初与陈独秀“相约建党”,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却不是太深厚。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有几个明显特征,即强调新闻的社会职能、重视记者的修养、主张新闻自由、维护新闻主权。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贯穿于他办报的始末。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针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形势以及经济状况提出的青年理想与就业思想,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广大青年要树立"高尚之理想";要靠自己、"为人谋者,不如自为谋";要树立"尊劳主义"观念和"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思想;要立足自己的实际、要"惟必用其所长";青年朋友要勇于到农村、到边疆去等等。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与李大钊生活时代的情形有很大差异,但是李大钊关于青年理想与就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我们重温李大钊的这些思想,对于广大青年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民主宪政是其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陈独秀认为国家是一种偶像 ,随人们的认识在变化 ,主权是其核心 ;改造原有的国民劣根性 ,是建立民主国家的前提 ;建立民主国家 ,要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进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陈独秀宪政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根本改造 ,求新择优。这体现了他作为激进思想者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