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目的:1.着重于对课文的理解。2.着力于对课文的修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大自然中,鸟类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古今中外,鸟类常常被看成是人类情感的象征。比如说,青鸟象征着幸福,鸽子象征着和平,喜鹊象征着吉祥,经常成为人们作品中的角色。这就是被人们  相似文献   

2.
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相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善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相似文献   

3.
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象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  相似文献   

4.
每当春暖花开,五百里井冈,杜鹃满山遍野,红得象火,象血。人们说,那是红军留下的火种; 人们说,那是先烈的鲜血染成。半个多世纪以前,苦难的中国,是黑沉沉的天,黑沉沉的地。光明在哪里?希望在哪里?1927  相似文献   

5.
杜鹃声声叫     
山里有只杜鹃,日夜叫唤。人们说她是叫“割麦插禾”,杜鹃自己却说“:我是叫‘切莫学我’!”她为什么叫“切莫学我”?这要从杜鹃在百鸟学校读书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杜鹃是个高材生,不仅在女同学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全班也名列前茅,更何况有一次,她还为全校争了光呢!那是一次全山举  相似文献   

6.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杜鹃花多为红色,故又名映山红、山石榴。春季花开之时鲜艳夺目,正所谓“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杜鹃花备受人们的喜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盛赞杜鹃“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可见诗人对它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花,无论什么样的都很美,但我独爱映山红——那传说中杜鹃啼缸而成的杜鹃花。 “杜鹃啼处血成花。”每年农历三、四月间,当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时,映山红便在大江南北漫山遍野地开放起来,一团团一簇簇,如火焰那样热烈,似鲜血那样鲜红,似乎要拼了一生的激情来报答这孕育生命和生机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杜鹃     
奶奶家门前的花园里,有两株迷人的杜鹃花。两只美丽的蝴蝶飞来,我赶忙跟了过去。它们停在美丽的杜鹃花上,吮吸着花蜜。我忍不住凑上前去,仔细地观察艳丽的杜鹃花。五片淡玫瑰红的花瓣,上面三瓣连在  相似文献   

9.
杜鹃     
校园里的杜鹃花开了。在一小块长方形的草坪上,各种品种的杜鹃花开成了密密的一片,浮在草上。花的颜色很艳,花朵很大,与周围的空地形成巨大的反差,感觉很不真实,远不如山坡上这儿一丛那儿一束花朵较小的野杜鹃那样自然和谐。杜鹃真的更是适合生长在山野之中的。于是便忆起十六年前宿舍窗台上罐头瓶中的那一束水红的杜鹃来。那是皖南山区一个叫桂林乡的地方,那里有四十二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像杜鹃花散落在那一所乡村中学周围大大小小的山丘上。而我,是一个年轻的还有些消沉的实习教师,我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我走上社会、走上岗位的最后…  相似文献   

10.
杜鹃     
善良与无知的结合往往意味着悲剧的开始,它已为恶的孵化准备好适宜的温床。一对伯劳忙碌着,沉浸在即将做父母的喜悦中。他们不知道,一个不动声色的阴谋业已酝酿成形,现在它们正以自己的体温使之日益壮大。杜鹃的寄育性广为人知,它不会筑巢,于是便把卵产在别人的巢中。这个笨拙且自私的母亲,就像抛弃私生子一样,生产之后迅速弃婴,然后在旁边隐匿起来。杜鹃具有魔术般的本领,它可以根据寄主的不同,来改变蛋卵的大小和颜色,直至以假乱真——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诡异的改变,罪行会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渠道。于是这枚赝品的蛋潜伏下来,寄主误以为这…  相似文献   

11.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8个年头,面对当下的质疑、迷茫和疑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终极根据进行思索尤为重要。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制性已经超出了实践需要,变成了专横跋扈的强权化改革,改革嬗变成了全盘否定、先破后立、另起炉灶、重来一套的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致使越改问题越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是一个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继承发展的过程,应该从问题人手,抓住主要矛盾,通过对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解决来推动次要矛盾和一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综治队伍建设,做好教育、转化、打击、防范等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4.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6.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抄本《钵中莲》是一部民间宗教剧。剧名本身就极富有宗教意味:钵,为僧人食具;莲,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花。钵中莲花开,意味着僧人得道成阿罗汉。剧作本身生动地反映了万历时期民间宗教思想:既融合了弥陀净土思想、禅宗思想与白莲教、罗教教义,又杂糅了释教和儒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古典人文教育注重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然而,“群体”道德湮灭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性。近现代教育科学主义遏制人在教育中的个性,人本主义片面张扬个人主体性,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鉴于此,当前的主体性教育应关怀个人和“类”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既具有“个人”活力又富有“类”关怀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奥茨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极负盛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尤其是其笔下对当代美国社会暴力问题的真实描写,引发了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本文以奥茨的代表作《他们》,尤其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朱尔斯为例,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探讨了暴力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作为暴力的受害者和实施者的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虚幻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司法审判中,由于证据是认定案情、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视收集、保全和运用证据。为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公正判决,尤其重视对言词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辨验。在辨析和运用证据中,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真伪的经验,对今天的司法审判亦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has stood for universal themes—of knowing, of truthfulness, of learning,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of critical reason. Through its affirming and sustaining of such themes, the university came itself to stand for universality in at least two senses: the university was neither partial (in its truth criteria) nor local in its significance (at least, the university was an institution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even had global significance). Now, this universalism has been shot down: on the one hand, universal themes have been impugned as passé in a postmodern age;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knowledge with a capital ‘K’ is giving way to multiple and even local knowledges (plural). On the other hand, the very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ccused of being a new process of colonization. Global universities, accordingly, may be seen as a vehicle for the imposition of Western modes of reason (often suspected in turn of being no more than Western economic reason at that). Diversity is the new watchword, a term that—we may note—has come to be part of the framing of the contemporary policy agenda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ordingly, in such a situation of multiple meanings, both within and across institutions, the university becomes an institutional means for developing the capacities—at both the personal and the societal levels—to live with ‘strangeness’: perhaps here lies a new universal for the university? But, then, if that is the case, if strangeness is the new universal for the university, some large challenges await those who would claim to lead and manage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