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创作题材宽泛、内容丰富,涉及到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新兴音乐体裁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歌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当它们"改头换面",融入到当今声乐教学中发展时,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已损失殆尽.如何让传统民歌走出困境,重新焕发魅力?可以立足于声乐实践,分析致使民歌原真性耗损的原因,并构想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传统民歌的保护以及未来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民歌在情感方面具有真挚自然,粗朴、直率、单一,高度凝练,可能发生改变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了解民歌的情感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蕴涵在民歌中的情感和智慧,也有利于民歌的欣赏、教学和演唱。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男尊女卑的观点根深蒂固,“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造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婚姻感情不能自主、失去人身自由的悲惨生存状态。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曲,是劳动人民的心声,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传统皖西民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皖西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特别是大量反映女性的生活、婚姻、恋爱的民歌,真实的体现了传统女性悲惨、痛苦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俗文化也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两方面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有许多学者对当地的民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本文将从婚姻、丧葬、祭祀及寿诞四个角度来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礼俗,为河曲民歌打开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北岸,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凤阳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淮河流域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凤阳民歌与中国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并在劳动中得到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凤阳民歌,其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音乐艺术的长期积累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民歌。中国传统民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民族特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下,民歌的结构形式、题材已经走出了比较单一、比较狭窄的空间,不断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雪 《文教资料》2008,(2):58-60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本文通过对陕北民歌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及语言与情感的剖析,论证了陕北民歌具有质朴、豪放的特点,同时论证了民歌在陕北人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以天津地区的民歌收集为研究个案展开.天津民歌因历史上长期与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具有南北交融的特色.在当前强调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让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10.
"五河民歌"是淮河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世代伴随着五河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映射着五河人民的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希冀。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于淮河两岸,经久不衰。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反映出了五河人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智慧。从民歌的地理环境、民歌的历史概况、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民歌的歌词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该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鲍照堪称乐府诗写作的大家。年命无常之叹 ,人生苦短之悲 ,怀才不遇之怨 ,知音难遇之痛 ,漂泊思乡之慨等 ,构成了他拟乐府诗的基本主题。鲍照的拟乐府诗具有一种追求个性张扬 ,极具个人化色彩的诗风。这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命运有关 ,而拟乐府诗的新的诗歌形态是诗歌自身发展逻辑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鲍照拟乐府诗正是大胆向汉乐府民歌学习 ,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2.
宝鸡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历史写照。宝鸡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等六大类。宝鸡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紫阳民歌和紫阳人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首先,紫阳民歌产生于紫阳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紫阳人特有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的基础之上。其次,紫阳民歌反过来又滋养着、浸润着紫阳人,一则让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上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二则紫阳民歌又陶冶了紫阳人的精神,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晚明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西曲”,多民歌体,喜用舞曲,自然流利,婉转天成,富于南朝的古韵清华。  相似文献   

15.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体,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生存于畲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畲族山歌由叙事歌、杂歌、仪式歌3大类组成,其中的仪式歌具有信息传播、氛围营造、教育教化、度宵节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儋州民歌包括山歌和调声,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镌刻着社会文化元素,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文化内涵,蹉跎发展至今。民歌本身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文章从历史文化元素的角度对儋州民歌进行了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18.
传统音乐类中的海门山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地方性优秀音乐文化,海门山歌的音乐清纯甜美,悠扬委婉,具有浓郁的江风海韵和乡土气息。海门山歌曾经几度唱进北京,曾经借助电视音乐,飞向世界。传统音乐类中的海门山歌2008年3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生活歌是最具生活气息的歌谣类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流传于青藏地区的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和儿歌做了民族志式的深描,并对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学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陈翠娜是活跃在民国时期的一位闺秀曲家,《全清散曲》共收录她的散曲21套,质、量并重,全方位记载了她的人生历程,除了抒写了她个人的闺阁情趣、病中心态,还呈现了她所处的特殊地域文化、个人的情感经历以及同时代其她女性的命运,内容丰富,从中不难窥见民国知识女性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