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商颂》的创作年代,自古就有“商诗说”和“春秋说”两种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杨公骥、张松如的倡导下,学者多支持“商诗说”。然而,《商颂》在形式上较《周颂》更为复杂流畅,且商代时楚国尚未出现,加之周初的文献中没有关于《商颂》的记载,故“商诗说”难以立足。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商颂》产生于宋襄公时”的说法也有失妥当。由于《商颂》在体式、用字、诗歌句式等方面与被马银琴确定为周宣王时期的诗歌相似,故极有可能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商王朝出于祭祀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颂歌,这些诗歌在商朝灭亡之后,经过商之后裔宋国乐官和周王朝乐官的保存而得以流传下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周代宋国所保存的祖先乐歌在流传过程中已发生变异,甚至残缺不全,至西周晚期,乐官正考父以周太师所保存的商代诗歌为范本加以校正。正考父只有校《商颂》之功,而无作《商颂》之说。今本《诗经·商颂》为商人旧作,它是商人众多诗歌的一部分,这些诗歌是周太师在旧商作品中经过筛选之后收入《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商颂》是殷商后裔的祭祖乐歌,它以独特的创作形式,展现了其文本的语言之美和音乐之美,从而代表了殷商时代文学语言的最高成就。同时,它作为殷商民族的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之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商颂》的年代直接关系到中国诗歌起源的年代,在文学史上是个重要问题。虽然《商颂》年代的争论历来只有商诗说和宋诗说两派,看似简单,由于两派一直未能提出有力的证据折服对方,有时又纠结于古今文之争,因此争讼超过二千年而无具体结论。本文根据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等语言现象,证明今本《商颂》五篇当为西周以后写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文章钩沉了关于《离骚》创作年代的不同材料,提出了《离骚》创作于怀王三十年到顷襄王三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商颂>逸诗体,既要注意一章成篇的<周颂>体,也要注意多章成篇的<大雅>体;研究<商颂>逸诗,要沿用王国维的双重证据法;研究<商颂>逸诗,要注意吸收现当代学者研究商族先祖、先公、先王的研究成果.<商颂>逸诗七篇探讨如下:一,关于契的颂诗;二,关于冥的颂诗;三,关于上甲微的颂诗;四,关于成汤的颂诗--<大濩>;五,关于成汤的祷旱诗<桑林>;六,关于太甲的颂诗;七,关于祖乙的颂诗.  相似文献   

8.
分析《离骚》的创作年代,应该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以《离骚》本身所反映的内容及诗人的年龄和思想情调为基本依据,以《史记·屈原列传》为线索,结合楚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屈原参与政治活动的事实,来作出准确判断。《离骚》作于楚怀王30年──顷襄王3年间。  相似文献   

9.
“天德”一词首现于西周中期的法律文献《吕刑》中,它的出现是随着西周政权的日趋巩固而进一步神化王权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统治者借助于“天德”的神圣性以论证王权至上的政治企图。“天德”具有哲学内涵,相当于“天道”,它直接引发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规律、社会伦常以及人道性命的深刻思考,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乃战国《公羊》先师公扈子旧说,并非“汉人所统计的数字”。姚曼波女士关于所谓《孔子春秋》下落的考论不可信据。周季西汉诸子推崇的“春秋”是指源出孔门的《春秋》学,其具体指涉则随文而定。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我国早期国家进入了成熟阶段。周王室自建国后就通过“新封”与“褒封”等形式封建诸候以拱卫疆土,设置卿事察、太史察来完善官僚制度,采取旨在巩固王室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等措施加强对辖区的管理。这些政治制度的推行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的君臣体系,总体呈现出层叠架构的态势。其中,王臣的存在,对王权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到了西周中晚期,这一君臣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在体系内部,周王与一部分王臣之间的君臣关系发生了隔断,而王臣而他们的臣属之间的君臣关系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王官系统内部,逐渐产生出新的君臣层级,且与此同时,个别王臣在王朝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上述种种变化,从多个方面削弱和动摇了西周王权。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早期诗教活动是诗在这一时期被使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从贵族到平民阶层都普遍地接受了诗乐教育,掌握了大量诗歌,同时也接受了比附、隐喻、引导、启发等用诗的方法,为在各种外交场合断章取义地比兴用诗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诗教中也已贯穿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赋诗言志中的用诗与道德意义联系起来,在赋诗内容上也产生了影响。由此观之,西周早期诗教活动对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现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由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文化被后世的儒家继承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规定了中国基本走向.将它与西方人文主义进行必要的比较,可以凸现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教育的科目,不是《周礼》记载的“六艺”,而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楚简记载的书、言、射、御、礼、乐,其中“言”的科目因西周“言礼”而设,又因“言礼”需赋诗言志而有诗教。西周春秋时代的诗,除了“诗”之外,还包括某些有韵的“书”,因此“言”是孔子“六艺”中诗、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两汉之际是一个喧嚣动荡的时代,经学中的一派——谶纬于思想界悄然兴起。它对圣王的神化,对圣人的神化,以及其独特的政治历史观,大大改变了先秦儒学的面貌,使汉代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两汉之际儒学的神化是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就其神化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代滨州,是五代时期从棣州分置出来的。滨州的建立,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在棣州的渤海县设立"榷盐务",后汉升"榷盐务"为"赡国军",棣州沿海一带产盐区成为后汉赡养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财源地,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升赡国军为滨州,割棣州的渤海和蒲台为属县,历经三朝终于完成了滨州的建置。滨州得以建立的真正原因是棣州沿海一带盛产食盐,封建统治者靠食盐专利、榨取巨额钱财以维持其统治,因此滨州才会在混乱的五代时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8.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由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文化被后世的儒家继承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规定了中国基本走向。将它与西方人文主义进行必要的比较,可以凸现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9.
在商代先进手工业的基础上,卫国的手工业在西周春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出土实物还是商业流通状况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手工业的发展对其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统治者生活的腐朽和政治的无能,西周春秋时期卫国手工业的发展却未能带来国家的稳定和强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判别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产出水的成因、明确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差异,对该区气井生产数据与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研究区产出水的判别标准:凝析水——水气比小于0.2 (m~3/10~4 m~3),矿化度小于10 g/L;地层水——水气比大于0.2 (m~3/10~4m~3),矿化度大于10 g/L.同时发现研究区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矿化度——凝析水矿化度均小于10 g/L,且以小于1 g/L为主,地层水矿化度大于10 g/L,且以大于70 g/L为主;水型——凝析水以CaCl_2型、MgCl_2型为主,地层水以CaCl_2型为主;主要离子含量——SO_4~(2-)含量凝析水略高于地层水,其余离子含量地层水高于凝析水.由于研究区地层水与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在开展地层水研究中必须首先区分地层水与凝析水,确保分析样品为地层水,才能保证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