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女作家陆续成批登上文坛,努力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以不尽相同的创作方式、创作选择塑造出不尽相同的人物形象,激活和抒写了女性历史,并对长期处于昏睡状态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发掘、探询。伴随五四时代转型期主旋律的演示,一束爱的阳光,首先洒向觉醒中的现代中国的女作家们。这使她们感到昂扬振发,感到新鲜,也感到困惑,以至不能自抑地要拿起笔来记述一个个为时代赐予的全新的主题。面对这让人炫目也让人措手不及的爱的阳光,她们的反应、省思及笔下所作的艺术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战争叙事、知青叙事都趋于消沉,乡村叙事还是她们涉足的话题,都市叙事基本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旋律,女性文学也就从性别压抑、性别遮蔽而真正走向繁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和90年代多元文化的转型之外,女性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摆脱不了原生的性别意识和母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学在中国坛独领风骚。女性学的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化的心灵之路。女性学的主流对男权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作为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不同的阶段。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西方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对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202世纪8、90年代,留学生文学在大陆兴起,查建英、严歌苓、虹影等一批海外女作家的写作尤其引人注目。她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女性”、“文化”和“民族”等问题,写作视角开阔。留学生文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三次高潮。本文以留学生文学的发展历程为轨迹来考察其女性写作。可以大致勾勒出留学生文学的女性写作从低的天空盘旋到多姿飞翔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电视剧文学,已经成为非常强大并且相当成熟的一种叙事性的演剧性的独立的当下文学新样式,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创、停滞、复苏、成长、成熟五个阶段.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勾画出电视剧文学42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为一个“生”字而挣扎;为遵循陈规陋习而忍辱负重;为一个抽象的“爱”字而奋斗;为一个“性”字而浪荡;为人生理想心比男儿烈;女性的“特质”集中体现于一个“美”字。  相似文献   

10.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充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1.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以编年体形式汇集了20世纪中国哈尼族文学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作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家、民间艺人、有影响的单篇作品、作品集以及文学机构、文学事件等。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3,(1):16-20,24
20世纪中国赋体文学的研究进程可以划分为继承与突破期(世纪初至建国)、徘徊与探索期(建国后到新时期)和开拓与繁盛期(新时期以后至世纪末)三个阶段。总体来看,继承与突破期的赋体文学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对于赋体文学的产生、功用、分类、性质、发展、归属等问题多有探讨,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徘徊与探索期的研究处于徘徊探索阶段,对于汉大赋的评价仅仅着眼于形式主义,而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对于抒情小赋则予以重视。另外,关于赋体的文体特征及与其他文体的关系也曾引起学者的关注。开拓与繁盛期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对赋体创作本身的研究,如功能、审美艺术、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等,又有对赋体理论的总结。对于唐代以后赋体的重视,也是该时期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于新文学传统主要强调了五四文学在与世界文学联系中所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相对忽略了在与“民间”联系中所产生的新的审美倾向,实际上中国的“民间”与“世界文学”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20世纪知识分子与民间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四种富有代表性的模式:1.世纪之初,启蒙与被启蒙者是两者关系的第一种模式;2.30年代,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关系产生微妙的转移;3.4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启蒙者身份丧失殆尽,这种关系模式持续到70年代末期;4.90年代,作家亲历民间。民间理念渗透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构成了20世纪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学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城市"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相对上海来说,对北京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和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经历了五个关节点,即19世纪末、1917年、1928年、1949年和1976年,它们清晰地表现出"北京"的主要内涵与多元面貌;"北京"还在雅俗互补、京味文学、传统因素的传承和政治文化四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概述:1.主言语音;2.方言语法,3.方言词汇;4.方言扁,5.综合研究;6.方言地图;7.方言分区,8.方言调查和方言概论论著,9.方言学的应用与方言研究的新领域,10.港台、海外的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一种文化立场或知识立场,将其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有利于对传统政治社会学方法论和文学史观进行全面改造,有效地整合既有文学史观念,扩展研究内涵,开拓新的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范畴或主要阶段:启蒙现代性、现代性文化分层、现代性整合。知识拜物教理论和方法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土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对20世纪俄罗斯一系列作家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理解和接受、布宁心目中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历史观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阿尔丹诺夫的历史小说与托尔斯泰的历史小说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与作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资源,始终在滋养着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始终在这一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