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一般人的眼中,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也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这种常规化的比喻方式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濛、奇幻的意象美,我们暂且称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为虚喻。  相似文献   

2.
以比喻的功能为标准,将比喻分为“象喻”“情喻”和“理喻”,是一条不同于传统修辞学的“喻学”研究新路,为“喻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好的“理喻”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道理变为有形可感的体验,其中“化理入喻,以喻说理”,是“理喻”运用的关键。在我们的心智都为现代语言——抽象的技术术语所麻痹的今天,对“理喻”的发现和运用,将会对提升思维、开启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比喻与一般常规比喻恰好相反,它是以抽象喻具体,以生疏喻熟悉,以想象喻现实,以甲感觉喻乙感觉。这种比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相似点的隐蔽性,喻体的模糊性和联想途径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4.
易高胜 《高中生》2012,(30):10-11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喻证法能够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使严肃的议论生动活泼起来,给议论文增添不少风采。充分发挥喻证法的说理功能,提高它的艺术品位,是写好议论文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高考议论文,阅卷老师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百分之九十的议论文是空话加套话,混个及格分。要想突破藩篱可以在二个点上动动脑筋:素材要新,语言要活。这里重点谈一下语言的灵活。一、比喻就是"哈里波特的魔法棒"比喻是作文的魔杖。什么事物,什么现象,什么道理不好讲解时,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巧喻而理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运用喻证法须注意以下二点: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如《劝学》就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荀子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7.
易高胜 《高中生》2012,(10):10-11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喻证法能够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使严肃的议论生动活泼起来,给议论文增添不少风采。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根据联想,用与甲物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格。它是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艺术手段,运用得极为普遍,它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概念的事物形象化,把陌生的事物熟悉化,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博喻,则是用众多的  相似文献   

9.
说拟喻     
拟喻,即比拟式比喻。它是比拟和比喻两种辞格的融合。客观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即决定了辞格间“非此即彼”的质的差异和对立,也决定了它们“亦此亦彼”的融合连通。拟喻作为两种辞格的交合,是意与象的奇妙组合,是人与物的典型融通。根据比拟的两种类型,我们可将拟喻分为以人喻物的拟人式比喻和以物喻人的拟物式比喻两种。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一种久用不衰的修辞格式。两干多年前的《诗经》就以硕鼠喻不劳而食的剥削者(《魏风·硕鼠》),以鹤、鱼比隐逸不出的贤才(《小雅·鹤鸣》);至今比喻仍然是“把描写对象艺术化的主要手法”。比喻以其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化朦胧为清晰的表达功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由于求新、求异心理趋势的作用,人们在长期运用比喻的过程中,总是力图不让它老呈现着一副单调的面孔。除了刻意在喻体的新鲜感方面下功夫外,人们还不断寻求比喻形式的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除了追求立意的新颖和结构的精巧独特之外,语言的创新和富有文采,也是获取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使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巧用修辞,增添文章的形象美和错综美形象美主要是指行文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也可化普通为深刻、精警,化具体为朦胧、含蓄与蕴藉。比喻这一辞格运用于行文中不仅可增加读者的联想,而且可以使表达对象的含义灵活变化,如变简单的明喻为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甚至博喻,不管辞格如何  相似文献   

12.
<正>"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生物教学中,碰到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或原理,选用适当的具体事物,用比喻的认知功能来说明微观、抽象的原理,用已知来开拓未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一、比喻和比喻教学的概念所谓比喻是利用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个事物(本体)比作另一事物(喻  相似文献   

13.
比喻造词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方法,它是利用已有的造词原料,着眼于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通过比喻手法而创造新词的方法。长沙方言中用比喻修辞手法造词可分四种类型——前喻式、后喻式、中喻式、全喻式等。这些词语以具象表达抽象,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体现了长沙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比喻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如果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描写、说明,反复设喻去描写说明同一个本体,那就是博喻。博喻又叫连比。精辟的博喻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只要它一照耀,奇迹便立刻出现了:深奥变得浅显,晦涩变得明朗,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直露变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修辞中最常见、最多用的一种手法,有人称它为“诗歌语言的花朵”,实在并不过誉。比喻的类型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在专家的著述中,尚见有倒喻,反喻、较喻、多项喻、迂回喻等多种形式,尽管如此,比喻的类型也仍然没有囊括净尽,“藏喻”便是其中之一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连用构成的复杂形式的比喻。复杂形式的比喻主要包括博喻、递喻、类喻、互喻四种。  相似文献   

17.
“善喻者———喻明数理”出自魏·刘劭《人物志 ·材理》 ,意思是说巧用比喻有助于讲清道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而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作家秦牧把比喻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因此比喻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1 物理课堂教学运用比喻艺术的作用在物理学科知识中 ,一些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 ,采用常规教学方法难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 ,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孟果 《语文天地》2008,(10):45-46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连用构成的复杂形式的比喻。复杂形式的比喻主要包括博喻、递喻、类喻、互喻四种。  相似文献   

19.
谈“喻眼”     
诗有诗服,文有文眼,比喻也该有“喻眼”吧。所渭“喻眼”,是比喻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揭示比喻的主旨和意蕴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是描摹的中心点。透过它,可以透视整个比喻的内在神韵,把握精神实质。如果说“文眼”是篇中之警策,“喻眼”就是句中之精华。假如把“文眼”比作  相似文献   

20.
比喻说理源远流长。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小取》便给它下了定义:“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辟”通、“譬”,即“比喻”。运用比喻说理能使抽象的事理显得具体形象,易收深入浅出之效。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比喻说理的问题。比喻说理,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喻体性质分,有正喻型、反喻型;从喻体数量分,有单一型、复杂型;从喻体内部关系分,有单纯型、复合型。一、正喻型 1、肯定式通过比喻,认定比喻事物间的理由与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