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意思是说自己与任意两个人同行,那么这两个人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虽然孔子是大学问家,但他仍然很谦虚,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还要向别人学习。你知道吗?这句话其实蕴涵了一个数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这句话中有两个我,不同的两个我。“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中有两个自己,也是两个我、两个不同的我。  相似文献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是古代大学者孔子说的一句自谦的话.孔子很有学问,但他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同行,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下面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谈“交友”     
同学们,大概你们都有一个、几个或者更多的好朋友吧!也许你们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这句话说明:如果我们交了好友,就会对我们的品行、道德有好处;如果我们交了损友,就会使自己各方面倒退。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益友三者:友直、友谅、友多闻。』意思是与正直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有学问的人交友,可受益非浅。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的啊!相反的,孔子也说过:『损友三者:友辟、友佞、友善柔。』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管理是通过别人的手来完成工作。这句话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害死很多人。很多人没听过这句话时,事必躬亲,做得很多。但是听了这句话以后,认为自己不能做,否则就不叫做管理,所以就变成什么事都不做。一个人由事必躬亲到什么事都不做,这是两个极端,都是错的。这句话我们要小心听。每个人多少自己做一点事情,同时也要通过别人来完成一些事,只是在比例上不同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迷惑而没有所得.通过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不难相信学习之后的反思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思想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反思是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7.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是一段弧,能刚好凑成一个圆圈的两个人是一对,那时我特别相信这句话。[编按]  相似文献   

9.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自己有过一个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习可以“忘食”、“忘忧”,在孔子看来,学习之乐,乐莫大焉。每次当我去拜望徐北文先生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句话,见到手不释卷、坐拥书城的先生,我知道先生是真正体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真  相似文献   

11.
《论语》首章三句话,是理解《论语》的一把总钥匙。这三句话,提出了学者治学的总则,作出了孔子一生的总结,形成了《论语》一书的总纲。这三句话,是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第一境界,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第二境界,即能够感受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第三境界,即能够感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这三句话概括出孔子一生发展的轨迹,给人展示出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论语》,其实就写了孔子三件事:一是他怎样追求他的理想,二是他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三是他怎样看待别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想,成功和失败这两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我知道,成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失败背后也有一个故事。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一句话叫“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第一句话就是让失败的人不man yuan自己,第二句话是说想要成功,不经历试验怎么可以!  相似文献   

13.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子真实的政治主张。此前学者多根据《论语》讨论孔子政治思想,视孔子为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但是《论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孔子政治学说,它只收录孔子的德治语录,而舍弃孔子关于刑罚的论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导方面,但绝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完整的孔子政治思想应该包括德、刑两个方面,即以仁政德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刑罚。孔子政治学说的直接渊源,是周公关于"明德慎罚"的思想。鲁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则是孔子政治学说的现实依据。孔子深知,德刑结合是最可行的君人南面之术,而在孔门七十子中,完整地理解孔子德刑思想学说并对此具有浓厚理论兴趣的只有冉雍一人,所以孔子才说冉雍之才堪任君主。这就是孔子"雍也可使南面"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14.
我有很多的人生体会,但最深刻的,要算以下这十句话。这十句话,是我几十年间学习、积累、感悟出来的。我认为,做到了,就有益健康。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蓄电"。有了这两个好朋友经常相伴,身心都健康。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相似文献   

15.
[原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中关于“教学目的”新增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句话。我认为,它实质就是“素质教育”中“素质”二字的准确内涵。本文我打算以这句话为轴心,结合自己的教研之路来展开。   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属性,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两个人的“个性”之圆都不可能是完全重合的,这正如世界上任何两片树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不想成为“巫医药师百工之人”那样的“匠”,他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17.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谈教育的对象问题,都把“有教无类”理解为“教育不分对象”——什么样的人都给予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解夏 《教学与管理》2009,(11):33-34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幸福也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的幸福即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书理想和育人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当然教师幸福的源泉不仅体现在劳动结果的“桃李满天下”,而且更体现在工作过程的艰辛与乐观。孔子说他自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这两句话确实含有普遍和永久的真理,因为它揭示出教师这种工作的本质特征。为了教好,必须学好,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精益求精地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洒脱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要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学界大抵认为“仁…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