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众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口快速增长、物质需要成倍增长,导致自然界的森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林业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不能持续先发展后治理的老办法,必须要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论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林业的发展开始重视起来,非公有制林业作为加快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突破口,所以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扶持和发展,只有对非公有制林业进行大力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环境做出有力保障,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林业发展的需求,以到达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由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具有关系明晰、利益直接等特点,所以我国非公有制林业需要更加明确利益关系,以便于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化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就使其无法有效的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加快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造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了,因此一定要采取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加强对营林生产的管理,提高林业造林的效率,优化林业生产的过程,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7.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8.
吴凌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156-156
林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我国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内外林业实践告诉我们,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走分类经营道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与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途径,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林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我国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内外林业实践告诉我们,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走分类经营道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与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途径,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的使命,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任务更加繁重。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加快生态恢复的同时,切实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注意森林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维护植物基因库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森林的保护工作。同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弹性较小,森林资源的缺乏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森林资源却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市场供给的要求,所以,如何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就成了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文章将从我国的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生态林业建设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意义,找出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和顽疾,并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又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冲突与矛盾。现代林业的发展,在新时代环境下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与更高的要求,恢复生态建设成为了发展现代林业的首要话题。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林业的生态建设要想实现可持续化,则势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充分提高对林业生态功能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遵循自然发展之原则,以加快我国林业建设步伐并促进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生态文明理念的作用,并探讨林业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策略,旨在为相关学者开展对此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人们的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而提高,而社会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开始担忧将来的生活环境,也更加注重政府部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林业工程响应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林业工程的建设。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讨论了现代生态林业的产生背景及其重要性,然后探讨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希望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利益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时通过加快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可以推动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将会对目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给予介绍,并分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原则,并提出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加强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我国生态、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加快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必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制定出完善的发展策略,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在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兼顾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加强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林业产业科学化发展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是矛盾与制约和依存与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是矛盾与制约和依存与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对林业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发展,使其满足当代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对林业的需求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林业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生态林业作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不断扩大自身的生态工程。本篇论文将对生态林业发展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