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振武 《文教资料》2008,(7):141-142
探究式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或带着教师、同学提出的历史问题去学习,搜集有关史料,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历史的真伪或论证不同的历史观点,形成独立的史学判断.下面就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前提、应用模式及原则,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素养是初中历史学科的立足之本,它就像历史教学的精气神,是魂之所在,虽无衡量标准,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锻炼学生用历史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基于"活历史"的教学设想,谈谈自己在学科素养培养中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阐述历史时一定会渗透着自己的主观见解,这种对历史问题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观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把分析历史问题的观点传授给学生,就是"观点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一、历史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老师,历史知识离我们好远啊,总也记不住,如果历史知识有生命力就好了。"很多教师的回答是:"记不住就反复背,多背几次就记住了。"其实,曾是学生的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回答苍白无力,无法让学生满意。正是学生的困惑促使我反思:能否通过挖掘与课文重难点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注重于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选择和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史料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成为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想法。史料教学关涉历史教育之本质问题,历史问题的解决基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比较宏观,和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导致学生因此无法把握,更不知如何以史为鉴;二是学生面对包含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时,不会迁移和整合知识,也就是不会学以致用。结合这两类问题,文章提出了应该将大时代大事件"下沉",使之"真实"地还原"真实"的历史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在大而泛的历史格局中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以及将历史现象和时代背景相联系的思维品质;同时加强从教者的教学良知和专业素养,使其更明确自己担负着培养复兴民族的新时代人才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历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历史教材内容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历史,从中受到教育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之谈。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都是至理名言,勤于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这个"勤"字应从多方面理解。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勤于工作,高效快捷地完成教案书写、作业批改  相似文献   

8.
胡明芳 《时代教育》2010,(3):206-206
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重视自觉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言语表达水平,做好这五个方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赖春梅 《教师》2014,(16):74-74
正社会的发展促进着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形式的不断改变,各种新式的主流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历史作为一门拥有丰富课程资源的学科,就必须有其独到的教学模式,方能追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而满足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问题的学习"最初起源于成人教学领域,鼓励学习者选择自己倾向的学习内容,确定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后来在以全职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正式教育中被正式应用,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拓展到了多种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提高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自己的在校实习经历出发,对历史教学的目的、历史课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现状作了概要总结,提出了历史教学的创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教学‘三步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心脏".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创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而且更要重视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4.
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表现,本文就问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对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令人可喜的是,课堂上我们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问自探",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我们也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本文阐述了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出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高中历史教学行为,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益智育人的功能,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对"问题式"教学情有独钟,而且屡试不爽。特撰此文,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了,才会"提出问题"。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我们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没有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缺乏意识,观念淡薄。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高于外国的学生,但创新意识不足。"这一现状有目共睹,教师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自己发现问题,不会自己提出问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对"两课"教学有各种消极情绪,"苏格拉底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哲学推理论断,最后形成学生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从中认识到"两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