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为杂剧之始”的关汉卿,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剧本,而今流行在世的元代杂剧剧目七百三十七种中,关汉卿的剧目就占了六十种以上,保存至今的全本元杂剧有一百六十种,而关汉卿占了十八种,在有姓名可考的二百四十一个元杂剧作家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以其杂剧在元代曲坛上奠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杂剧方面。”事实上,关汉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卓越的散曲作家。但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体概说】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两百多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七百多种。元杂剧从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关汉卿的杂剧大多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了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  相似文献   

5.
在元杂剧前期即鼎盛阶段,做为杂剧奠基人和剧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过去曾有元剧四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或六大作家(前面四家加上王实甫和乔吉)的说法,关汉卿的名字总列在第一位。他为后世的戏曲创作开辟了不少门径,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关汉卿一生共作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七种,其中有十四种是比较完整可靠的,而效窦娥冤》是影响并士的代裹作。  相似文献   

6.
元曲是元代的代表文学。元杂剧作为元曲中最主要、最有成就和影响的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新时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杂剧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占据了元代剧坛创作的中心地位,以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剧坛上独领风骚,为其他杂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深深影响着整个元代剧坛和后世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7.
隋慧娟 《当代电大》2004,(1):73-74,77
1 元明杂剧创作综述 一般了解: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各期特点元杂剧剧本形式的特点明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元明杂剧创作主体的不同及其引起的元明杂剧的差异 2 关汉卿  相似文献   

8.
自金代末年到元代,至元十三年灭宋,统一全国之初,是元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大多活动于北方大都一带,人数最多,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也最多。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是元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关汉卿,元中期的钟嗣成,将其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首,并将其列为《录鬼簿》第一类第一名;王实甫,明初的贾仲明评"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马致远,贾仲明称马致远为"万花丛中马神仙";白朴,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曰:"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块,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为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独具语言特色:鲜亮活泼,明白如话,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如话本色的语言,缘于他不以倡优为耻且长期生活在勾栏、行院和书会里,和下层人们生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艺人,对下层艺人的活动、行为、语言都有着极丰富的感性经验,是真正的“梨园领袖”、“编修师首”和“杂剧班头”。  相似文献   

12.
戏曲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观众,元杂剧的较多作品在这方面的创作都是成功的。而女性形象的塑造,无沦质量还是数量,都较以往各代丰富。研究元杂剧,其女性形象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元杂剧女性形象所达到的高度被认为是元杂剧作家最为超越的精神高度,代表了元代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元代人命运是元杂剧所集中反映的一个题材领域,而关汉卿杂剧中所描写的诸多人形象,可谓开其先。关汉卿的杂剧,描写了元人人在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痛苦坎坷的人生,又出于对元代人凉现实补偿心理,为他们安排了理想的结局。关汉卿笔下的人身上,既有沉抑下僚而生出的极度怨愤与痛苦,又有志不获展而发出的美好梦幻与追求,由此构成了元代人普遍的化心态,展示的是元代人多命蹇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元曲是元一代的代表文学。元杂剧作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杂剧作家杰出的代表,他们占据了元代剧坛的中心地位。元曲四大家的杂剧题材丰富多彩,几乎包罗了元人杂剧所有的类型。元曲四大家杂剧是元代社会的实录,它们像一面镜子,不但反映了“时代之情状”,其中充溢着“真挚之理”,而且摹写当世之人“胸中之感想”,时时流露着“秀杰之气”,成为记录社会现实的史诗和讴歌追求美好理想的号角。社会问题是元曲四大家最为关注的,他们把笔触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5.
杨显之评略     
杨显之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年辈比关汉卿略晚。其杂剧在结构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一套l填空题 1)最能显示元代文学创作成就和独特风貌的是_,它通常是对元代_和_的合称。 2)元代文学中,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地位并重的是 3)元代比较重要的诗人和词人有_、虞集、_、杨维祯、萨都刺等。 4)元杂剧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杂剧是在_和_的基础上,吸取宋金_的曲调组合方式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样式。 5)元代杂剧的发展一般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一1307)划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今北京市)等地;后期活动中心南移至_。 6)元代杂剧前期重要作家有_、_、白朴、马致远等;后期作家重要的有_等。 7)元杂剧前期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杂剧在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深度上,达到了现实主义的辉煌高度。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一方面通过窦娥的冤狱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另一方面又通过窦娥的觉醒与反抗,热烈歌颂了人民反抗压迫的强烈斗争精神。其批判现实、揭露社会生活本质的深刻性,堪称元杂剧之冠。《窦娥冤》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之思想深度,发出炫耀百代的光彩,除由于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这个思想基础外,也与他在杂剧创作艺术上的精深造诣分不开,其中,尤以运用对比,在对比中努力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在对比中见深刻,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复杂创作心态,这种心态集中体现在他的杂剧形象张珪身上,然后论述关汉卿通过三个对比完成张珪形象的塑造,最后,从以上叙述中,总结张珪形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潘永铭 《学子》2004,(6):51-5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实践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奇葩,是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同学们阅读关汉卿作品,不妨从《窦娥冤》人手。下面我分析一下《窦娥冤》,供同学们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进步文化名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个剧本,就数量上说,甚为可观。但更重要的是,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强烈的斗争精神,对元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抨击,对被压迫被损害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且热情地歌颂了他们高贵的品格和不屈的斗争意志。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描绘了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和人民生活悲惨的种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