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抓好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认真学习贯…  相似文献   

5.
孙静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3,(6):9-13+19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五育”的育人框架,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人们从异化劳动下的“谋生状态”发展到自由劳动下的“乐生状态”。劳动教育实现了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实践形态之一,劳动教育要根据学段特点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更为核心和根本的育人任务的研究和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必须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时代逻辑、融合逻辑、实践逻辑,真正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让“劳动”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2006,(3):2-2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而且必须要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德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原始社会单,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正式的学校教育使得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在教学中分开,然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把教材叫作教科书,这名词显得很庄重,也很神秘。人们普遍认为:做老师只要认认真真把书教完了,他的教学任务就很出色地完成了;做学生的只要仔仔细细把书念完了,,他的学习目标就很圆满地实现了。于是,对书本的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便成了评价老师和学生的首要条件;于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便成了教坛流传甚广的经典之言。然而,叶圣陶老先生早  相似文献   

8.
王军起 《中学文科》2007,(10):85-86
今天,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未来一代,他们将是二十一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英语教学要从今天出发,又必须着眼于未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生当学生是暂时的,而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是一辈子的事。”平淡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教育要着眼于未来的重大意义。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应该立足于为未来培养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同年7月,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再次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三题     
一  “以德治校”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育人的阵地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实施“以德治校”。1.“以德治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 ,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讲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坚持德育为首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拓宽德育思路 ;其次要认真探索德育规律 ,贴近学生生活和…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入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等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并从中产生对实施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的迫切追求。面对创新教育,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就是,要迅速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应从哪个领域中去寻找其突破口?综合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可以得出:德育是创新教育中最具生机的领域。因为,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是他们在德育活动中得以培养的兴趣和责任感,即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必须先做好德育的创新。反过来说,在创新教育中将会更加显示德育的作用,使德育“回归”,真正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抓手,发挥其“第一”、“为首”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德育人”,重点应把握四个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做事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二是要全面理解德育的涵义,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融为一体;三是把握德育内容,做到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四是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既要加强课堂传授与引导——授之以知,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以德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的教育生态来看,在学校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在家庭中,劳动教育被“软化”;在社会上,劳动教育被“淡化”。因此,学生的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家庭的教育辅助作用、社会的教育支持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办好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校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公民教育提上了日程,现代德育的使命是以合格的公民构建社会;课程改革的主角是教师,教师角色应定位在引导、研究、探索、促进、开发的高度;基础教育应当给学生带来完整的精神生活、终生学习的愿望以及独立的有尊严的面向世界的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出实招、硬招、高招,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要带着一种爱、一种情来做德育工作,真心实意把青少年一代培养好。”部长提出的抓好德育的“三招”的确是一种高见和创见,但只是点了题,至于文章怎么做,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充分激荡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力”,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教师要努力倡导民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和更少权威”作为追求的至高目标,去真正地实现“民主化”。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开放中积累,在开放中找文;要实施“更具参与性的作文教学”,请学生参与拟题,参与选材,参与评改;要实施“更少权威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真正做主人,教师充当主持人,师生共同享成果。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育是人类实践特性在教育上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北京科技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建校伊始,学校贯彻中央“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强调教学与劳动岗位结合,进行现场教学科学研究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形成了“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教学形式;并以任务带教学,结合现场科研项目“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50—60年代,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一参三改三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即参加生产劳动,改造思想、改造教学、改造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程实 《天津教育》2003,(5):18-20
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中学的必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1981年教育部提出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以来,劳动技术教育(以下简称劳技教育)在普通中学有了一定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应试教育和轻视、鄙薄技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