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李商隐最好的作品。此诗撷取了首句两字为题,实际上是无题诗。由于此诗婉曲、含蓄,意境朦胧迷幻,很不好懂,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来就这么多弦,这本不是锦瑟之错,但诗人却硬将它埋怨,质问他为何要有那么多弦?无端,“没来由”、“平白无故地”。由于无端,故而无怨,虽无怨却惘然。华年,“美丽的青春”。诗人曾有过…  相似文献   

2.
<正>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这时,曾经是历史上空前强大和繁荣的唐朝,已经趋于没落。  相似文献   

3.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多义难解的作品之一,这与诗中蕴藉含蓄的语言修辞和大量典故的巧妙运用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解读的视角出发,《锦瑟》之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诗意朦胧多义、诗境幽隐奇缈、情感复杂曲折的艺术特色,其深层原因是儒释道思想对作者创作的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5.
[题解]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琴瑟"连言,喻朋友合和融洽;"琴瑟不调"则言夫妻不和,"琴断朱弦"比喻丈夫死亡."瑟",象征女子,或象征爱情,并非泛泛联想.  相似文献   

6.
从<锦瑟>的写作时代背景入手,逐句详细分析诗的内涵,用复义、比喻、象征、张力、意象、反讽,综感论、应和论、空白、艰涩化、陌生化等西方文论的观点来诠释全诗,使读者更多地了解中西文论的相通之处,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中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中晚唐诗坛上有一位颇具悲剧和神秘意味的文学巨擘——李商隐。其悲剧命运和当时大多数文人一样: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但造成这遭际的具体原因是他无端涉入了党争,虽非任何一党成员却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备受政治迫害,一生凋零坎坷。若是平庸的凡人也罢,偏偏这位成就卓著的抒情诗人志向高远且才能不凡。李商隐的诗作风格深情绵邈,沈博艳丽,时常带着一种神秘费解的意味。今天笔者解读的是《锦瑟》,我认为从这首诗人作于暮年的诗中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其悲剧的一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材对李商隐《锦瑟》诗主题的叙述比较笼统、含糊,显得模棱两可,给学生朦胧含糊的印象,难以准确理解原诗。我们认为,给学生讲古诗文,特别要有明确的主题,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诗境,把握全诗主题,对诗有一个较为深刻准确的认识,否则,学生很难读懂诗意。其次,教材对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太简。我们知道,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很大,而教材在这方面说明太少。学生很难把握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少年得志,十九岁时因才华横溢深得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先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后经令狐陶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第。二十六岁时,李党泾…  相似文献   

9.
<正>《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归纳起来,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诗集总序说等等。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11.
<锦瑟>一诗,自宋朝以来评论者见仁见智,议论纷纭.作者从颈联诗句的原型着手,通过考察作者的生平,参证相关诗歌的意境,考证出此诗大约写于大中七年至大中九年的某一个春天,地点在梓州柳仲郢幕,诗歌主题为忆旧思归.文章作者列举了有关词语在李商隐诗集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有关典故、语词的含义,对<锦瑟>一诗诗意进行了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12.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由于意境朦胧,颇难析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衰一是。通观全诗,细品词语,剖析内容,联诗人之艺术及生平,笔者认为,此诗应作于作者晚年,是其回顾往事,抒发遭遇坎坷,年华流逝,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之感慨。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46岁这年以黯然的心情离开官场回乡闲居,写下了追忆生平的《锦瑟》,不久去世。我们从赏析《锦瑟》探寻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人生并不是一般文人眼中花前饮酒,月下吟诗的悠闲潇洒,而是一种磨练,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14.
<正>《锦瑟》之题,是摘取全诗前两字而成,同于李商隐诗集中《碧城》诸诗,虽有题实则无题,都是属于颇具义山特色的朦胧诗——无题诗。无题诗往往是字面有寄托而又不好明言,加之诗中多用典实,想象微妙,故而时常使读者感觉主旨游离,朦胧不定。而《锦瑟》一诗,堪称李义山无题诗"晦涩之最",关于其主旨,历来解说纷(如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音乐说、怀人说等),难有定论。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就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之十二)这番喟叹在后世得到回应。清代诗人王士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17.
李商隐的《锦瑟》犹如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在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解人最多,而又莫衷一是.据友人初国卿统计,对《锦瑟》的解说,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就有“恋情说”、“咏瑟说”、“悼亡说”、“自伤说”、“诗序说”、“咏史说”、“寄托说”、“听曲说”、“游历说”、“难解说”等十余种”(《唐诗赏论》P394)上述诸说除恋情说外,在诠释此诗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而显得迂曲难通,所以没有一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基于此诗迄无定谳的现状,笔者不揣谫陋,不禁也想猜猜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并不辞厚诬前贤之嫌,在此提出一个新假说——记梦说,即认为此诗是李商隐追述他青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个青春梦(即性梦).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锦瑟>论者众多,本文从李商隐<杜司勋>入手,爬梳史料,检阅唐诗,借鉴现代意象派创作手法,明析"锦瑟",细辨"华年",推论"春心",别解"沦海"、"蓝田",换一个眼光解读<锦瑟>的旨意与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锦瑟》的分析,评述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他诗中,由于诗人运用比喻、 象征、典故以及语言时,表现了朦胧的意境, 引起读者的不同的看法,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因此,李商隐无题诗的成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余爱 《学语文》2008,(4):35-35
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李商隐《锦瑟》一诗是大家所熟悉的,众所周知,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莫衷一是。今天看来,自然不能说每一种说法都有道理。对诗意的理解有种种歧义皆因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古今读者都似雾里看花,难得真切。因此,我觉得在教学时如果硬要给这首诗的主旨定为某一种说法或将某种不确定的见解强加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