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三题     
几天来,骤然而至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真切的疼痛,一瞬间辐射到我们的全身。它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它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大灾大难,考验着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政府应对突发灾难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考验着一个民族遭遇可怕梦魇时的自信和坚定。全世界都在点击中国,全世界都在点击汶川,  相似文献   

2.
王谨 《对外大传播》2008,(6):13-15,29
2008年5月,王谨同志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夜版值班副总编辑,见证了这个不平凡的月份。他和编辑们刚刚分享到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成功的喜悦,仅隔两日,就和国内外同胞们共同承受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民族带来的悲痛,同时感受了全中华民族奋起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一个副总编的值班日记"其实也是一个媒体人对这历史时刻的记录。下面特摘录王谨同志应本刊之约,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写的部分日记:  相似文献   

3.
已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天,新华社的三层发稿平面还是一片忙碌,平面大厅上方的电子屏幕上不断滚动着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消息。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林宣 《生态文化》2008,(3):I0001-I0001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卧龙自然保护区遭受重创,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民房、大熊猫圈舍垮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卧龙人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舍身救助外国游客,冒死抢救国宝大熊猫,谱写了一曲团结奋战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8,(6):16-1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七天,人民画报社2008年第6期"汶川大地震特刊——一切为了生命"出版。2008年5月31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人民画报社承办的《一切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图片展开幕。人民画报社策划的抗震救灾大型画册也正在紧张的编辑出版中。这就是人民画报社为抗震救灾报道快速反应打响的"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7.
陈濛 《对外大传播》2008,(6):34-34,37
历经艰辛走进汶川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167小时后,我踏上了前往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的采访之路。我没有想到,地震让进入映秀的路变得如此之难,原有的213国道和刚刚竣工的都江堰至汶川的高速公路全部中断,车辆需要经已经废弃多年的沿江公路才能进入,沿途的数  相似文献   

8.
传媒书屋     
《大爱无疆:我们和汶川在一起》海啸汤松波南方狼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日前,一本全景式反映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难场景,讴歌浴血灾区一线英雄们事迹的图书《大爱无疆——我们和汶川在一起》由新世界出版社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巨灾风险严重,特尤其是近年接连发作的冰雪灾祸、汶川大地震、西南干旱,形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这一次次考验着我国的保险体系,特别是巨灾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巨灾严重性和现阶段国内外巨灾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河风     
长白山天池水从山凹口倾泻而下,形成瀑布后继续沿山势向下游奔流,不时地激荡起如玉似浆的浪花,清凉而富有质感的河水让人真切地体味“白河”的内涵。在长白山北坡,白河水流经的地方,有一个拥有19万公顷森林施业区的林业局,叫白河林业局。白河林区的人都愿意自称白河人。如果你经  相似文献   

11.
朱七七 《旅游世界》2023,(8):119-121
地处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的水磨古镇,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在"5 · 12"大地震后更是被誉为灾后重建第一镇,是汶川震后重建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成都,亲身感受到了这次强震给当地带来的灾难。地震后第一个夜晚,我和成都人一样,度过了一个恐惧的不眠之夜。我的任务原本是去熊猫栖息地卧龙采访。由于地震导致交通阻塞,经与编辑部联系后决定就地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站决定去灾情严重的都江堰市。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晚上,收看上海综合新闻电视频道,才知道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那一个个镜头无不在感动和震撼着我,让我悲痛揪心,泪流满面,也更让我立刻牵挂着家在成都的二妹。一种要与她联系的强烈冲动,促使我给她打去电话。不知怎么的,电话成了一个“废物”,无论是打二妹的手机还是座机,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滇西北的武警丽江森林支队组织官兵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收听收看灾区相关报道,及时了解灾情。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08,(4):132-132
潘益大在2008年6月4日《文汇报》第5版撰文指出,公共实践催生现代公民精神。汶川大地震在举世动容的社会惊愕中,以比常态时期百倍的速度和力度将全体国民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政府和新闻媒体都是仓促应战。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非凡的动员能力,有力、有序、有效地领导着抗震救灾。政府更以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自信、高效、人道和责任,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也使一向在人权、体制等方面对中国指责不休的西方舆论,突然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2008年5月13日下午,中国外文局赴地震灾区报道小组已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待飞往四川成都的飞机。第一时间赶往突发事件地点进行现场报道,这是中国外文局历次采访报道之中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2,(3):80-80
薄明华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反映着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国珍 《文化交流》2008,(10):2-6
住在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的97高龄老人季羡林,时时牵挂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灾情和受灾群众。"至少有三次,季先生合上双眼,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季羡林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季先生正值牙龈发炎而伴有低烧。从那一刻起,季先生总是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荧屏,让工作人员用特大声音  相似文献   

20.
尽管事后证明,四川芦山"4·20"强震所造成的灾害远低于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它是中国进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代后,发生的最大灾难事件,提供了一个意义堪比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典型案例。作为一名报道的组织者,新华社芦山地震报道中形成的"虚拟编辑部",给我感触尤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