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肩袖损伤运动员扣球时肌肉发力顺序,探讨肩袖损伤的原因,为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肩袖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对肩袖损伤和肩部无伤的排球运动员疲劳前后的扣球动作进行测试,比较发力顺序的异同,分析肩袖损伤对动作控制的影响。结果:1)两组扣球发力各肌肉肌电数值峰值组间比较,疲劳前无伤组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明显大于有伤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2)损伤组组内比较,疲劳前斜方肌下束明显大于疲劳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3)损伤组仅在疲劳后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没有内收预拉长;4)无伤组疲劳前后均会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引臂前会内收上臂预拉长肌肉。结论:1)肩袖损伤运动员斜方肌下束激活异常,肩胛骨不稳定且主动运动滞后,肩峰下空间减小,容易引起撞击导致肩袖损伤;2)无伤运动员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激活明显早、贡献大,肩胛骨稳定且主动运动积极,肩峰下空间相对增大,可有效避免撞击损伤,内收预拉长动作有效提高扣球效果;3)肩袖损伤运动员与无伤运动员扣球发力顺序有明显差异,肩袖损伤运动员动作环节过度减少,幅度缩小,影响扣球质量且容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运动员肩袖损伤病因学进行分析研究,指导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方法:结合近5年治疗肩袖损伤运动员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病因学机理。结果:运动员肩袖损伤首先与其生理解剖结构有关,并与运动员所从事训练专项及训练强度及疲劳度有关。结论:制定相对合理的训练方式,减少肩袖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疑似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肩袖撕裂22例,正常10例。以肩关节镜下所见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50%、75%。MRI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70%、81.2%。在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22例患者中,临床检查阳性率较高的有大结节压痛20例(90.9%),疼痛弧征19例(86.4%),撞击试验17例(77.3%),肩坠落试验14例(63.6%)。结论:MRI诊断对肩袖撕裂的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较高,是诊断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对肩部疼痛的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检查有重要意义,是诊断肩袖撕裂的基本方法;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一致,MRI对肩袖撕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肩袖是维持肩部正常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结构上的复杂性和薄弱性 ,致使其极易出现运动损伤。分析了肩袖损伤的原因、机理和征象 ,并提出了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医刮痧、按摩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刮痧和按摩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均有明显疗效,其中刮痧组有效率为95.84%,按摩组有效率为96.15%。两组相比较,刮痧组见效更快(P〈0.01)。  相似文献   

6.
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 ,使用水牛角刮痧板和活血剂 ,在人体的一定部位 ,实施循经走穴刮拭 ,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中医疗法。运用临床实验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发生的急性腰扭伤进行刮痧实验研究。在实验中 ,大多数病例通过刮痧治疗 ,都取得了满意效果。通过疗效的观察与分析 ,能快速有效地解除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伤痛 ,为早日参加运动训练提供可靠的医疗保证  相似文献   

7.
取股动脉血检测,并对比目鱼肌做电镜和光镜的观察.结果:(1)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显著.(2)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较运动前出现显著增高,且在运动后48h出现峰值.(3)运动后血清LDH活性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出现先升后降,且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血清Ca2 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结论:(1)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是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大鼠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显著增高,结合电镜和光镜结果,表明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重要关联性可作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优秀女排进行创伤调查表明,创伤发病率高、分布广,急、慢性损伤多集中于膝、踝、腰、肩;各种伤病发生率以踝关节扭伤、髌骨劳损、腰肌劳损、肩袖损伤等位居前列,与过去报道相比,髌骨劳损减少,踝部成为新的易伤薄弱环节;技战术训练为损伤的主要场合.进一步研究多发性损伤与新的技战术训练的关系,改进训练方法,注重正确技巧训练,大力加强全面身体训练及易伤部位的肌力、柔韧性和协调性,使用护具保护,重视伤部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可预防和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9.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鼠进行不同方式运动后测定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血尿素血液指标进行研究。本实验旨在找出一种既能够导致大鼠运动性肌肉损伤又简便易行的损伤模型。在下坡跑、负重游泳和钝器打三种方式中以负重游泳120min和下坡跑组的血清指标值较高。负重游泳120min这种实验模型既可以导致运动大鼠运动性肌肉损伤,又简便易行,可以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2.
男子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省三个男子冰球队运动员的前五种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在127名运动员中,前五位的损伤是腰背肌肉筋膜炎、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和髌骨损伤,创伤人数为102名,占(80.32%).受伤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违反规则、其次是转弯压步滑行、急停、冲撞和倒退滑行,占(95.36%).损伤多发生在比赛期间;强掉运动员执行规则,提高防伤意识,发挥队医在防伤、治伤、急救及参与改进训练方法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怀化学院乒乓球专项课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乒乓球专项课运动损伤情况较严重,发生率达70%;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依次是肩关节、腰部、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堆积、身体素质差。针对损伤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8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流行病调查,对主要伤病类型和受伤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项目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运动损伤70例(120人次),损伤病种52种,患病率为87.5%。乒乓球运动主要损伤部位是腰、膝和肩,分别为25%,20%和17.5%。主要损伤类型是肌损伤20%、韧带伤18%和末端病16%。最为常见的乒乓球损伤病种为肩袖损伤、腰肌劳损和膝脂肪垫炎,分别为10%、10%和5%。统计分析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运动损伤率,最高的是直拍单面拉弧圈球的打法。乒乓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劳损、运动疲劳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建议合理安排身体局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质量,针对不同技战术打法制定不同身体训练方案,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愈后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滑囊炎、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肘、腕和肩关节等;运动损伤发生于日常的专项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时期.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性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专项训练过多、局部负担过重、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状态不佳、带伤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16.
旨在调查运动损伤与训练年限的关系。对广东女子手球队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发现参加训练的访3年及7年以上的老队员,其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训练年限与急性损伤成反比,与慢性损伤成正比;发生损伤部位的前三位为踝关节(25%)、手指(21%)和膝关节(17%)。对刚参加专项训练的队员,严格控制一般素质调练与专项训练的转移,规范技术动作,对微细损伤及时处理,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动损伤一直以来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损伤成因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文献 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损伤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大众体育损伤成因 主要是准备活动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等,竞技体育损伤的成因主要是激烈的对抗和疲劳等。结论:大众体 育运动损伤的成因较为单一,而竞技体育损伤的成因较为复杂,受伤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依据运动损伤知识和理论结合模块设计原理和网络技术设计了体育运动损伤网络咨询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关键、模块与功能设计、运行实例等问题,该系统可以进行损伤鉴定、出具治疗方案和运动康复处方,为学生和教师运动损伤的救治和咨询提供了网络平台,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运动损伤发生情况、损伤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参赛学生受伤发生率达到35.54%。受伤原因大多由运动疲劳,损伤的种类以腿抽筋、脚底起泡、肌肉拉伤等为主。损伤的发生除与项目特点有关外,还与一些主客观因素及环境条件有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男子英式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包括我国63名优秀男子英式橄榄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男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很高,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的发病率之间无明显差异.2)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上肢的肩部和手腕部.3)前锋球员的头颈部、肩部损伤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后锋球员.通过调查研究,对于发生损伤的原因从多角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