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与通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文学运动以来,对通俗小说,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张.张恨水和赵树理立足于通俗小说创作,并且引发了轰动的小说阅读场面.他们对通俗小说的接受层面的关注是不同的:张恨水看到了习惯中国传统文学审美习惯的市民阶层,赵树理则注意到了只能从封建旧文艺中得到娱乐的农民大众的欣赏习惯;张恨水对于旧的章回小说采取的是改良的态度,赵树理强调了中国民间形式的利用,但同时他也认为要把新文学的内容传递给农村的大众.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创作道路和理论的比较,从而对两种不同的通俗文学选择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小说创作,对张恨水的情感世界进行了分析,并从“通俗小说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作家的批判意识,通俗小说的改良及体探索”三个方面对其小说创作归纳与概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共计一百余部三千万言的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检视张恨水的作品,就会发现皖江文化对其人品、文品所产生的熏陶与影响,构建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描写故土潜山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中,更体现在作品厚重的文化内蕴之中。带有独特的皖江文化色彩的"山",既是客观写实,也是其精神诉求的对应物。本文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皖江"山"文化的探讨,试图更深入地剖析其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以民众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追求“农民文学家”的路子;而路翎力图表现的是创作主体本身,用接近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段,表现出极端非理性的动荡世界。与周立波相比较,赵树理的小说更加通俗化、自然本真,而周立波的小说创作更趋审美提炼、强调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和路翎在4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解放区和国统区各领风骚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健将。作为时代精神的折光,他们的作品不可能不有着十分突出的人民本位倾向。然而,同样是体现人民的立场,始终以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为内核、为宗旨,他们的作品又相当明显地表现山、各自特殊的通向人民的路径,是各显风姿形态、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各异且能互作参照的两类现实主义小说“样板”,当可视作“五四”以来现实主义小说潮流中的两脉流向。  相似文献   

9.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集大成者。他的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客观叙事语言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简而不陋、似清实腴,对话则符合人物不同身份和性格,对不良人性或社会现象则以讽刺性语言描画,笔意从容,画面感强。在立足于传统小说语言的基础上,张恨水的小说语言具体而丰富地呈现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集大成者。他的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客观叙事语言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简而不陋、似清实腴,对话则符合人物不同身份和性格,对不良人性或社会现象则以讽刺性语言描画,笔意从容,画面感强。在立足于传统小说语言的基础上,张恨水的小说语言具体而丰富地呈现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报刊、稿费制度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基础。张恨水的小说无论是在叙事体制还是叙事趣味上。都带有明显的报章小说的特点和影响。现代稿费制度为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的小说不仅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人"的意识的觉醒、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等方面,同时,这些方面也是张恨水为推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捍卫民族尊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赵树理与时代秩序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家与时代表现出"代言与同构"、"直言与疏离"两种关系,以揭示作家与小说创作在不同阶段叙事策略选择的历史规定性与人物塑造的文化逻辑。通过赵树理小说创作与时代秩序结构意义之间的双向互渗关系,说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现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开创者,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不论题材,人物形象塑造,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以深厚的民俗文化为背景,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探讨张恨水的小说与新学的关系。张恨水的小说与新学存在着疏离与对话的关系。疏离是对话的前提,疏离的目的是为了和新学平等地对话。  相似文献   

18.
在50年间作家张恨水写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较长者达数十万言、甚至百万言,其中有相当多的关于民族生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富有正义感的思考。他不是新文学作家,有他大量的按章回小说模式写成的作品为证,但是他的许多艺术表现形式,比起相当多的平庸的所谓新文学家都更具探索性。他以俗为雅,由旧求新,借腐朽为神奇,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堪称20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神魔小说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外,神魔小说自有其价值所在。一方面,它的出现打破了历史演义一枝独秀的局面;另一方面,它的创作实践为通俗小说创作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 ,神魔小说自有其价值所在。一方面 ,它的出现打破了历史演义一枝独秀的局面 ;另一方面 ,它的创作实践为通俗小说创作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依据 ,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