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天 《教师博览》2014,(8):63-63
就算你有个水晶球,要预测几年后会发生的事情也总有点像碰运气.然而,50年前,美国生物化学家和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描述了自己心目中2014年的地球生活,今天看来,他的许多预想惊人地准确.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个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头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  相似文献   

3.
《科学启蒙》2014,(7):1-4
人们对于电影的热衷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片中许多原本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技术也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期科技大视野,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些从电影走进现实的科幻技术吧!  相似文献   

4.
廉明 《初中生必读》2012,(11):37-38
在1936年出品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所扮演的查理机械、忙碌、如颠如狂的形象,至今令人难忘。可怜的查理,一定曾梦想过,有谁能替代他从事这项单调乏味、不断重复的工作。其实,在科幻电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引爆科幻文学研究热点,科幻文学是否仍然是一种类型文学?科幻文学是否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任教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的宋明炜教授多年致力于科幻研究,对此提出了前沿性观点。他认为科幻文学应走出类型文学窠臼,回归文学本身的特性,因为科幻也是我们认识和再现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摹仿论的超越,它反映出一种文学本质上的变化。他提出超越二项性的科幻诗学建构,认为科幻作品让我们看见“看不见”的世界,科幻改变人们的世界认知。在此基础上他全面分析了二十一世纪文学与新巴洛克观念的发展关系,提出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巴洛克美学。宋明炜还详细探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密切关系、中国科幻本身就在构建世界文学等问题,认为科幻就是打破等级制和差异性,呈现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科幻的现实     
2011年,主持人笑歪歪带我们走进全新的世界。一条发现探索之旅正如一幅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来吧!一起用心灵感受吧!  相似文献   

7.
美国已故科幻作家菲利浦·迪克(1928—1982年)曾写了一部很有名的科幻小说《银翼杀手》,小说中提到不少类人机器人,后来这些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思想,然后因渴望自由而纷纷逃跑。为纪念迪克,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制造了一个机器人“迪克”。这个机器人除了模样和已故作家迪克一模一样外,还具有高度的人工智能,可以模仿迪克的怪癖和脸部表情。机器人的体内装有最先进的声音软件,能够模仿迪克生前的声音,非常自然地与他人交谈。今年1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的专家将机器人“迪克”通过一架商业飞机托运到加利福尼亚…  相似文献   

8.
李倩 《初中生辅导》2020,(11):14-16
<正>说到《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在七年级下的时候,语文课本就把他的科幻小说——《基地》,作为课外名著自主阅读的篇目推荐给大家。阿西莫夫,是无数科幻迷心中的超级大师,他的系列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早在六十多年前,他就在这些作品中描述过互联网、机器人、生物科技……他笔  相似文献   

9.
<正>仅仅十几年时间,Internet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发达国家迅速向发展中国家铺延,从繁华的大都市到乡镇农村,从IT精英到普通老百姓都浸润在网络的影响下。在北京举行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多位科学家都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而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趋势。Horizon2012年度报告中指出:"不到一年,平板电脑将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0.
大家好,我叫Eric,是来自2050年的智能机器人,是Dr.King用时光机把我送到2008年的1月1日,今天我可是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如果成功,Dr.King的一生就将改写。这可真是令人激动,但是我必须格外小心,因为这是违反时间法则的,一旦被时空警察抓住,可就完蛋了。  相似文献   

11.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加快,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转变。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通过机器人课程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人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但是,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也走向了多元化。从农村题材的作品来看,它们的走向,一是继续走传统的路子,但力求用时代的新鲜内容使作品达到新的高度,如苏晓星的《金银山》;一是走向精英化,如袁仁琮的《穷乡》:一是走向通俗化,如谭良洲的《少女梦》。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走向多元,丰富、活跃了贵州交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感觉》是青年作家孟庆龙历时8年精心创作的一部描写当代红尘世界男人心态的长篇小说。在《感觉》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当今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向读者展示的是主人公武煜梦由一位士兵到作家的成长历程以及复转都市后,面对物欲横流又纸醉金迷的大干世界所产生的诸多方面的困惑与彷徨——社会转型期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男人在想什么?思什么?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瓦力》中的主角是一个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的确,未来像收集垃圾这种比较辛苦的工作可以让机器人来完成。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好几种收集垃圾的机器人,其中比较先进的是近期在意大利一个小镇里上岗的智能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其实是一种驯化特征浓郁的非人性化教育,违背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阐释了“对话”的内涵以及对话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揭示了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走向人性化道路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其实是一种驯化特征浓郁的非人性化教育,违背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阐释了“对话”的内涵以及对话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揭示了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走向人性化道路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道德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脱离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效.道德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变革,应从灌输走向对话.道德对话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当代价值,具有平等性、理解性、生成性和建构性的特点,它能够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要实现道德教育的转型,要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实现道德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从灌输走向对话是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作为网络主体的广大青少年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网络危机,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如何让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中得到现实的道德教育?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瓦力》中的主角是一个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的确,未来像收集垃圾这种比较辛苦的工作可以让机器人来完成。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好几种收集垃圾的机器人,其中比较先进的是近期在意大利一个小镇上岗的智能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