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棵花、木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学校管理者提高对校园环境育人的意识,建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多年来,我们流水镇中心校始终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作为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并逐步形成了我校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每名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摆正位置,提高对环境育人的认识 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需要教书育人,也需要环境育人,二者…  相似文献   

3.
蔡建中 《考试周刊》2013,(70):172-17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校开展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一、构建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语文教育环境潜在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语文教育经验。与纯客观、纯自然的环境不同,它注重施受双方情意、价值取向乃至人格的互动与感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与体验。它是环境育人规律在语文教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育人环境一般是指学校的物态环境和精神环境。随着学校系统的日趋开放,学校的围墙不可能隔离社会生话对青少年学生的诸多影响,学校环境常常与家教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着广泛的联系,其结果直接影响育人成效。因此,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已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珍 《考试周刊》2010,(19):227-228
一 人的生活环境和所在的集体无时无刻不在熏陶教育着每一位成员。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校风,这样才能形成最佳的育人环境。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人格。而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因此好的校风必须从班级入手。好的班风可以约束、熏陶每一位学生。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呢?我的主导思想就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永会 《辅导员》2011,(13):32+65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并形成特色。我们以"红领巾兰苑"为载体,以"四好少年"为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从而实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一个班级是由数十名学生组成的。要让这数十名学生中的每一个都成为理想的合格人才,班主任就必需把社会、家庭和学校中的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教师应是教育环境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环境育人。一是优化校园化环境。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熏陶、感染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这个比喻,实质上是,强调学校要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因此,我们在学生视线所及的墙面上,刷写各种明用语、激励语、警示语以及校训等使之成为一道化走廊。二是优化校园自然环境。我们做到:突出一个“绿”宇,强调一个“美”宇,讲究一个“香”宇。坚持一个“净“宇。三年来我校筹措了300多万元资金,下大力气蓝校舍、修校道、植草地、种花木。校园随处是绿草茵茵,  相似文献   

10.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在云和县第三中学这样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当其冲就是改变学校信息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良好育人功能的信息技术教室环境则是改变信息环境的基础。作者结合学校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教室环境的育人作用,提高农村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石光兴 《贵州教育》2010,(7):15-15,19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学校就是寄宿学生的港湾。学生寄宿学习,安全第一,学校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有许多学生离家二三十公里,  相似文献   

12.
陈桂云 《新课程研究》2009,(11):177-178
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徐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以环境教育为抓手,调动广大师生的内在潜能,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营造一个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在云和县第三中学这样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当其冲就是改变学校信息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良好育人功能的信息技术教室环境则是改变信息环境的基础。作者结合学校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教室环境的育人作用,提高农村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建科  李晔 《宁夏教育》2011,(11):18-18
一、营造育入环境,优化育人功能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育人,处处有文化的感染。学校墙壁、走廊张贴的师生书画作品、美丽精雕的书法艺术长廊、师生自编的对联等人文景观,校园灯箱悬挂的“校园之星”,校训石、流芳石、孔子雕像等等时刻陶冶和感染着师生的心灵,这些完美和谐的文化景观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就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几年来,我们始终追求“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师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相似文献   

16.
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人类之治》一书中运用了一个精彩的类比: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这就是著名的“泡菜理论”。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除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外,还需要环境育人。校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陶冶人、启示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如果学校在酿造“泡菜汁”时注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泡菜”的味道一定不错。那么我们应怎样酿造“泡菜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使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生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社区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一是要投资于社区文化建设,引导社区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培养学生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社区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二是要投资于社区教育丁作,扮演好引领社区教育的角色,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与社区合力育人,形成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三是要融入社区生活,致力于社区生活环境建设,给学校德育注入生活的氛围和气息,让社区生活环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谐的推手.  相似文献   

18.
创造学生良好成长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塑造他们心灵和人格的摇篮。每一个学生周围的环境,包括教师、同学,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何给学生创造一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刘俊 《成长》2021,(2):22-22
人才成长的优劣对学生全面成长和培养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创设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内外结合、综合治理,提倡“爱心渗透,心灵沟通”,注重校园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协调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育人自然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面对教育法规越来越严、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等趋势,我校适时而变,拓宽育人渠道,构建了"环境熏陶、教师表率、学科渗透、活动内化、社会融入"五大育人体系,既提升了育人实效,更让学校成了学生的幸福家园。一、环境课程——优化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古时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找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如此,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更应给学生创设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