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青年群体的学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时代,部分高校青年群体在学术研究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其主要成因,是由于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获取方面的便利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青年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以及青年群体在网络技术的占有方面的优势。当前应从思想、技术和制度建设等三个层面加强高校青年群体的学术道德建设,防止网络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学术败德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职业与角色、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两对概念进行辨析表明,教师的角色成分强于职业成分,教师道德不宜定位成职业道德,若把师德定位成职业道德,会弱化师德的主体性作用,淡化教师个体的角色意识,导致师德建设被其他道德建设所掩盖,导致在具体要求层面师德出现模糊性等问题。把师德定位成角色道德可以有效规避前述问题。师德这种角色道德的教师职能的实现主要靠角色扮演来体现,具体体现为一种多元化角色的道德主体,角色道德背后存在一种特定的角色利益,也有其特定的角色道德内涵以及实施范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探讨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分析了事实层面上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四种关系范式,阐发了应当意义上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范式的内在涵义,最后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创见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道德研究中存在四个方面的争论,即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问题;网络行为靠什么来规范;网络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应该仔细探究争论双方的观点及其分歧的深层原因,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争端的解决和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转变德育工作方式、建立网络道德、师生角色转换、德育网站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使学校教育、网络和德育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水平和实效,培养诚信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的道德融入与社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应该说是世界各国均会遇到的共同性问题,“城市融入”这一范畴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强调农民工发生了空间迁移,由农村迁入到了城市,是对城市属性的选择性适应。而道德融入是一种社会层面的“融入”,强调农民工在道德层面的城市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量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空间位移、户口变迁和职业转换.而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农民工道德融入。对于促进农民市民化角色转换的顺利进行,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社区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的“具体而微”。加强社区建设,对于实现农民工道德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农民工在道德融入过程中遭遇到了来自社区的阻力,出现道德融入“受阻”现象,为农民工道德融入提供社区支持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从社区建设维度探讨重构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区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巫建忠 《文教资料》2006,(11):109-110
当前,在市场经济实践中频繁涌现的法律不及道德无力的“无政府”秩序混乱现象,事实上已经给传统的法律与道德社会调控角色及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现行的道德与法律角色错位症结及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与“法律”出发,提出构建合理性的“道德”与“法律”调控机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与法律合理性角色及其构建予以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情感培育不是一种自发的修身养性活动,而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性活动。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从个体层面而言是道德的内化和人格的提升,从人际互动层面而言是隔阂的消除和理解的实现,从社会层面而言是整个社会正义感的凸现,三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不同角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9.
考察领导道德可以从角色责任、角色行为、角色调解和角色影响四个方面来进行。领导应致力于扩大非权力性影响,提高道德资本的利润。新时期的领导应注重加强四方面的道德素养,同时除了内在自律,还需要通过构建领导道德规范的内化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强领导道德的制度建设,构建领导道德基础性行为规范,以此加强外在强制力量来强化领导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时遇到了困难,高校网络道德出现了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约束乏力和道德行为淡化等严重失范现象。就网络本身而言,网络信息多元化、网络缺少“他人在场”、网络“去社会化”以及网络角色混淆是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信息素养,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