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乱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而闹出了笑话,由于没有弄清“令尊”“家父”这些称呼的用法而导致混乱……针对当前在语言应用上频频出现的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等8家单位5月25日正式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全国公开出版的中文报刊“挑错”。  相似文献   

2.
论文阐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七七”事变爆发之前这十年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国民党报刊、共产党报刊以及私营报刊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这一阶段报刊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期刊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1996~1999年《全国报刊索引》G255“各种文献工作“中有关期刊研究的论文共1597篇,从论文来源、作者、研究主题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期刊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5.
联合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构上不分偏正。如“黄河、长江”,“北京、上海和天津”就是。联合词组的使用是经济语言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使用时不留意,常常会在概念的表达、词序的排列、连词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问题,造成语病。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一) 在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几个联合项使用了互相包容的概念,致使表意含混不清。例如: 七月中旬以来,瑞士,法国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连续报道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一种名为AIDS新病。(光明日报1983年9月18日第4版) “报刊”是报纸和杂志的总称,现在把它和“杂志”并列,毫无道理。或者删掉“杂志”。两字,或者把“报刊”改为“报纸”。 (二) 在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报刊是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各种信息的。因此,用语准确,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否则,就会产生误解、歧义和谬误。再者,报刊语言又是和读者接触最多、最经常的语言,它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语言教师的作用,不少人往往把报刊用语作为摹仿、学习的样板。因此,报刊语言必须规范化。但是,目前报刊上有些用语是不够准确的,下面举例分析一下,以期引起注意。“今年以来”用“××以来”这种句式,是指已经过去的时间段概念,意即从某年(或某年某月)起到目前为止,它不包括未来的时间段。如“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以来”、“去年以来”等等。说“今年以来”则不妥,因为“今年”包括1—12月,说“今  相似文献   

7.
张莉  许鑫 《传媒》2023,(8):69-72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莱比锡总汇报》于1842年12月被德国当局查封的斗争和辩论中提出了一种“人民报刊思想”,即人民报刊是人民的喉舌,表现出报刊的人民性。文艺的人民性概念,最早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一文中提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我国后,在文艺界确立了关于“人民性”的文艺思想方针导向。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我国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王晓明 《视听界》2013,(5):128-128
大协会(我们对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的简称)每年办一两次业务培训班。今年的培训班,安排在气候宜人的边疆城市辽宁丹东。大协会领导指定的4位授课“业界资深专家”,我忝为其中。我以《新闻论文的写作要素》为题,谈了写好新闻论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原文将近2万字,这里的一页版面显然放不下。我抽出讲座中的一节“学刊编辑讨厌的几种话”,跟《视听界》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人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常结合本职工作研究些新闻理论问题,撰写新闻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几年下来,坚持不懈,数十篇新闻业务论文见诸报刊。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我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对方先是自报家门:“我是《新闻××》的编辑,你的一篇论文去年就收到了,蛮不错的;但我们这类杂志的经济状况,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不景气。加上版面有限,所以要收版面费。”本人问他怎么个收法,对方答曰:一篇800元钱。哇,好个“有偿新闻”的“兄弟”———“有偿论文”找上门来了。我好不懊恼,断然拒绝后,挂了电话。一年多以前,本人将一篇1.5万余字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何谓“职称论文”,以晋升职称为惟一真实目的,靠剪刀胶水拼装的、内容平庸几无一己心得的、无传播借鉴价值的论文是也。 “职称论文”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 或刊发于报刊的“专辑”、“特辑”中,或现身于某名头吓人的大部头书籍“汇编”、“选编”、“文丛”中;“职称论文”全部  相似文献   

11.
江山 《电子出版》2000,(8):48-48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将蓬勃发展,电子报刊将乘着互联网这列“快车”迅速向我们走来。它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今在纸上印刷的报刊,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之所以说电子报刊能成为今后报刊业的主流,是因为它有纸印报刊所没有的优长,同未来的信息时代更加吻合。 电子报刊比纸印报刊的容量大得多。纸印报刊有篇幅的限制,其容量是有限的,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充其量也只能容纳几万汉字,中等杂志也只能容纳十几万汉字,而电子报刊容量要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容量大,电子报刊的报导范围更广,报导深度也更深。例如它可以为某一个焦点新闻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之一,除有数万个汉字和上万个成语、典故外,还有五千年文化留下的宝贵遗产,其博大精深、瑰丽奇谲,令人肃然起敬且终生受之不尽。然而,事实上当我们拧开广播、打开电视、翻看报刊,听到的、看到的,却总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在翻来复去。一旦有一家媒体或某个要人率先使用了一个“新”的词汇或句式,那就活生生地等着被“克隆”吧。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个“东方时空”、推出了个“焦点访谈”,马上就被人“逮住”了,“XX时空”、“YY时空”、“ZZ时空”以及“XX访谈”、“YY访谈”、“Z…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刊采用桌面电子出版系统替代“铅与火”的传统报刊排版印刷工艺,报刊的出版印刷方式、编辑加工方式以及版面设计装帧在观念、手段、空间、载体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革。 数字化版面语言 传统的版面编辑学在论述报刊版面语言时,通常总是把条位、分栏、标题大小、图片摆放位置等作为版面语言不变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洪弋 《军事记者》2002,(2):49-49
岁末年初,不少报刊社要对自己的报刊来一次“改版”。读者爱新,报刊社能不断“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改”,出什么“新”,看来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笔者就常见一些报刊,他们的“改版”,往往仅仅就是将原来的版面、栏目等,拆掉重新组合一下。如忽儿将综合报改成几个专刊,忽儿又将几个专刊并成综合报。同样一类杂文稿,去年都在副刊刊出,今年又安排到有关专版上去了。总之是翻来覆去,任意改拼。也有一些报刊只是将原来的色彩、版式、字体、编排等稍稍改动一下,就大喊大叫“改版”了。如此“改版”尽管有的改动可能比以前有…  相似文献   

15.
老少宜共勉     
有位新闻学教授在报上写了篇《中国人与中国文》,用几个病句说明青年编辑、记者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素质差。教授对青年的关心溢于言表,对维护汉语的规范,也是至诚的。然而,我认真拜读后,发现千把字中,可能由于疏忽,病句竟也有几处。这不禁使我怀疑他所举的那些病句全出自青年笔下,抑或也有“非青年”的疏忽。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一,“须知报刊、广播、电视的语言,本来应当是规范化的,足以为人表率。”“语言”怎么能“为人表率”呢?二,  相似文献   

16.
闻仲 《报刊之友》2002,(1):26-27
对化名人的介绍、追踪和研究,一直是报刊传媒和出版界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更是热潮迭起,呈极盛之势。但笔从某些报刊发表的林林总总的章中,也察觉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不时有人对鲁迅等化伟人“骨头里挑刺”,贬损嘲讽,肆意调侃,比如攻击鲁迅是“乌烟瘴气鸟导师““反动性不证自明”“几篇杂已没有什么看头”等等:另一方面有些人在他们的童中对胡适等人则隐恶杨善,  相似文献   

17.
老少宜共勉     
有位新闻学教授在报上写了篇《中国人与中国文》,用几个病句说明青年编辑、记者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素质差。教授对青年的关心溢于言表,对维护汉语的规范,也是至诚的。然而,我认真拜读后,发现千把字中,可能由于疏忽,病句竟也有几处。这不禁使我怀疑他所举的那些病句全出自青年笔下,抑或也有“非青年”的疏忽。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一,“须知报刊、广播、电视的语言,本来应当是规范化的,足以为人表率。”“语言”怎么能“为人表率”呢!二,“让这些同志当报社编辑,只能是贻误众生。”  相似文献   

18.
洪弋 《新闻界》2002,(6):60
岁末年初,不少报刊社要对自己的报刊来一次“改版”。读者爱新,报刊社能不断“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改”,出什么“新”,看来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笔者就常见一些报刊,他们的“改版”,往往仅仅就是将原来的版面、栏目等,拆掉重新组合一下。如忽儿将综合报改成几个专刊,忽儿又将几个专刊并成综合报。同样一类杂文稿,去年都在副刊刊出,今年又安排到有关专版上去了。什么《家庭》、《夕阳红》、《男人女人》、《新苗》……更是翻来覆去,任意改拼。也有一些报刊只是将原来的色彩、式样、字体、编排等稍稍改动一下,甚或为了…  相似文献   

19.
报刊实用篆刻特色刍议郝新明篆刻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的雏形可迫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而将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应用到新闻美术领域,还只是近代的事情。并由此形成我国报刊的一大特色。一、报刊实用篆刻的作用与功能“报刊实用篆刻”顾名思意是指...  相似文献   

20.
对语言进行审美,已不仅仅是文学的专利,随着新闻界采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在抢夺受众的竞争中,也更加重视语言的研究,从而使新闻语言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新闻应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和统合。对新闻语言进行审美,实际上就是看新闻语言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讲究语言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传递给受众;缺乏美的蕴涵,不能勃发出美的情趣的新闻作品,往往读来枯燥无味,更不能成为通向受众心灵的“长虹”。笔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和粗浅认识,大体上把新闻语言的美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新闻语言的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