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李颖  武学  孙成双  耿子洁  张全红 《资源科学》2021,43(8):1574-1588
随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和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战略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其碳排放也呈现动态变化。本文依据IPCC质量平衡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辅以实地调研,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厂)界为核算边界,对“十五”至“十三五”4个时期的不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碳排放、能耗等进行强度核算,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北京生活垃圾处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求解,提出了未来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由“以卫生填埋为主”转变为“以焚烧为主、堆肥为辅”;②2020年北京首次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此时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焚烧厂和堆肥厂的总设计处理能力占比大于75%;③“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优化结果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5:51:44,即应发展为“焚烧和堆肥并进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低碳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程建  朱道林  赵江萌  张晖 《资源科学》2022,44(2):221-231
以中国土地资本化为主题,根据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结论表明:①已有研究围绕土地资本化这一中心变量,立足城镇和农村两个场域,"理论层—研究层—实践层"三个层次互促共进,构成"概念内涵—经济效应—经济机制—治理与改革"四大板块内容,成果为多项热点领域改革提供了参考,最终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The overall traffic of droplets in a network of microfluidic channel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liquid properties of the moving droplet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iv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of individual droplet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ir global behavior. Here we propose two simple and low-cost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is parameter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s of a regular sequence of droplets injected into an “asymmetric loop” network. The choice of a droplet taking either route through the loop is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previous droplets that modulate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of the branches they are sitting in. We propose to extract the effective resistance of a droplet from easily observable time series, namely, from the choices the droplets make at junctions and from the interdroplet distances. This becomes possible when utilizing a recently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Here we present several sets of measurements of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of droplets, expressed in terms of a “resistance length.” The aim is twofold: (1) to reveal its dependence on a number of parameters, such as the viscosity, the volume of droplets, their velocity as well as the spacing between them. At the same time (2), by using a standard measurement technique, we compa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s an important result of this comparison, we obtain the range of validity of the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made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4.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资源科学》2018,40(8):1539-1549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②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相似文献   

5.
孟小燕 《资源科学》2019,41(6):1111-1119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主要由4个主观因素和7个外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个体主观因素的近2倍,其中,“环境设施和服务”潜变量相关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公共宣传教育、回收设施便利性、分类设施便利性、参与意愿和环保意识为对居民垃圾生活处理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前5个因素。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天润  陈爽 《资源科学》2022,44(3):494-507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地区)森林面积由减少转为增加的“森林转型“内在驱动机制,是资源环境研究关注的热点。以4期卢旺达土地覆盖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析1990—2015年该地区森林变化的趋势和时空特征。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借助森林转型的路径分析法,探究卢旺达森林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所遵循的转型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PLUS模型对卢旺达2030年的森林空间动态分布进行模拟预测,对如何继续保持良好转型态势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①卢旺达森林面积在2010年开始出现净增长,由2010年的197383.2 hm2增加到2015年的213087.8 hm2,年增加率0.8%;②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是森林增长主要地区,且主要来源于稀树草原和耕地,分别占森林净增加总面积的87.8%和8.8%;③转型的内在驱动机制主要是国家政策引导下发生的“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和“森林稀缺路径”,全球化路径体现在植树技术与资金支持;④对卢旺达2030年森林模拟预测显示,森林转型仍将继续,预计到2030年森林面积将净增加34065.2 hm2。为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森林覆盖率,卢旺达政府部门应改善森林恢复的薄弱环节,加快农业集约化推广;通过为农村社区创造场外就业机会,引导经济和就业发生转型,从而推动基于“经济发展路径”与“农村集约化路径”的森林增加。  相似文献   

7.
柯健  华哲铭  许鑫 《资源科学》2022,44(1):127-142
"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品质,有必要对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深入解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携程网站的上海游记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三级编码过程生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分类体系,并结合上海旅游文化元素关键词表,分析城市旅游...  相似文献   

8.
The “channeling hypothesis” of DNA electrophoresis in sparse, ordered arrays of posts predicts that the DNA will move through the array relatively unhindered if (i)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posts is larger than the DNA coil and (ii) the electric field lines are straight.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by studying the electrophoretic separation of a small plasmid DNA (pUC19, 2686 base pairs) and a large, linear DNA (λ-DNA, 48 500 base pairs) in a hexagonal array of 1 μm diameter posts with a pitch of 7 μm. At low electric field strengths, these DNAs are separated due to the long-lived, rope-over-pulley collisions of λ-DNA with the posts. The resolution is lost as the electric field increases due to the onset of channeling by the λ-DNA. Using a diffusive model, we show that channeling arises at low electric fields due to the finite size of the array. This channeling is not intrinsic to the system and is attenuated b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array. Higher electric fields lead to intrinsic channeling,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disparate time scales for a rope-over-pulley collision and transverse diffusion between collisions. The onset of channeling is a gradual process, in agreement with extant 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 data. Even at weak electric fields,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f λ-DNA in the array i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if the DNA frequently collided with the posts.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耕地经营协调度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区域耕地经营格局特征有助于从区域层面解读耕地经营模式特点,切实有效提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研究基于“集约-规模-产能”三要素提出耕地经营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借助协调度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14年间,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且空间格局差异明显:“长株潭”丘陵区集约指数较高,洞庭湖平原区规模指数较高,主要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产能指数较高;②受不同地理区位和社会经济影响,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要素时空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空间维度上,耕地经营协调度由“大集聚”向“小集聚”分布转变;时间维度上,规模指数自相关性较强且分布较集中,产能指数自相关性较弱且分布较分散;③从“投入-规模-产出”过程看,平原区呈现“高-高-高”特征,丘陵区表现“高-低-低”特征,山地区则为“低-低-低”特征。结合耕地经营格局时空演化特征成因,建议湖南各县域因地制宜地采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集约经营模式,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复合经营模式和特色作物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夏方舟  鲁平贞 《资源科学》2021,43(7):1492-1508
“同地同权同价”是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价值认知局限、流转障碍凸显、市场难以形成,使得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显化困难,流转价格和功能价值存在较大偏离,相较于城市居住用地价格更是差距巨大。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87个北京郊区宅基地流转案例和534个北京城市居住用地交易案例,构建了宅基地使用权多元价值分段偏离测度框架,运用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深度置信网络分析,测度了宅基地使用权实际流转价格、功能价值和城乡同权价值的“三元价值”和“两级偏离”。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功能价值较流转价格平均高出8748.08元/m2,平均价值偏离度为63.14%,表现出了一定的“区域递减”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原因在于宅基地的功能和资格权的认知偏差,以及供需匹配度、市场完善度、政策外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乡同权价值较功能价值平均高出 27192.81元/m2,平均偏离度为68.32%,呈现出显著的“中心扩散”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住用地产权的完整度、明晰度和稳定度差异。因此,本文提出未来宅基地财产权利显化和价值充分盘活应该分两步进行,首先完善宅基地的“农村二级市场”,逐步纠正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和增强资格权价值显化;其次对标城市居住用地构建“城乡统一市场”,通过不断完善宅基地产权权能,推进宅基地完整价值的进一步显化,推进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相对协调的“同地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11.
王亚萌  田应东  杜盼盼  魏凤 《资源科学》2021,43(9):1849-1862
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缺位,导致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失败的案例持续出现,损害了参与主体各方的利益。“走出去”企业如何通过耕地投资项目实现与东道国长期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推动海外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不同参与主体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有限理性行为,构建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为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个演化稳定点可达到稳定状态,分别对应三方主体不同的策略选择;②中国企业在进行“独立经营”或“合作经营”的策略选择时,往往对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策略选择的反应更为迅速,演化路径更为敏感,而东道国政府实现均衡状态所需的时间最为漫长,演化路径最为平稳,策略选择受到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的影响较小;③东道国政府的“损失厌恶”心理往往使其在制定有利于中国企业政策的“高支持”策略时犹豫而缓慢,在制定不利于中国企业策略的“低支持”策略时坚定且迅速,这对于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④中国企业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离不开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当中国企业选择“独立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小,而选择“合作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大,此时需要考虑东道国政府策略选择的倾向性与可能性。最后,为中国企业营造稳定的海外耕地投资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孙鹏飞  赵凯 《资源科学》2021,43(7):1403-1418
探究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中唯一的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333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基本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路径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主观规范是主导因素,行为态度次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退出行为。②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抚幼养老型家庭和养老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与样本总体路径一致,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抚幼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仅有“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其主观规范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强于养老型家庭和抚幼养老型家庭。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不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激励政策,有效利用农户的社会网络,健全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政策,以及严格落实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按时支付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凯 《资源科学》2019,41(4):740-752
本文根据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动态优化模型理论分析了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山东省549户农户1417块地块的样本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家庭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影响及其差异,以期为制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之间均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因地块属性不同而呈现差异,自家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倒“U”型关系;而转入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U”型关系。最后,提出政府应积极推进农地流转,促使农户耕地连片规模经营中应注意其适度性,以及加强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Conventionally, isotachophoresis (ITP) is used for separation of ionic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ir electrophoretic mobilitie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cope of ITP applications may be extended towar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Owing to the distributions of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inside a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wo electrolytes, a number of different forces act on a small particle. As far as possible, we provide estimates for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se forces and analyze their scaling with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electric-field strength. Furthermore,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at polymer beads of 5 μm diameter dispersed in a high mobility “leading” electrolyte are picked up and carried along by an ITP transition zone which is formed with a low mobility “trailing” electrolyte. By studying the particle positions and trajectories, we show that impurities in the electroly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xperiments. Additionally, it is experimentally shown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beads can be separated at an ITP transition zone. In particular, beads of 1 μm diameter are not carried along with the transition zone, in contrast to the 5 μm beads. The presented technique thus adds to the portfolio of electrokinetic transport, 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in microfluidics.  相似文献   

15.
孙慧  王慧  肖涵月  辛龙 《资源科学》2022,44(1):15-31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方联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体系是增强环境主体履行责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异质型环境责任主体的内外部协同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宏观数据及A股1423家工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析“多方联动”的环境责任主体“提质”“减排”“增效”的协同治理效果;在环保督查力度持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行政规制适时调整的背景下,考察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环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政府规制责任与公众监督责任的内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提质”效果,倒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治理责任,提升环境责任意识,提高发展质量。②政府规制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公众监督责任“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减排”与“增效”作用,不仅降低地区污染排放水平,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而且显著提升地区绿色贡献水平,有效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③环境政策不确定性释放了因时、因地、因事精准施策、适时调整、高效匹配的信号,有效提升了“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效果。本文对于加快完善多方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经济与环境激励相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衍波  魏淑文  商冉  郑捷 《资源科学》2019,41(6):1035-1047
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形态的系统认识与分类研究。本文从“点”-“面”耦合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概念模型,基于“2+3”式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区域的5个典型乡镇及其内部的15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点”属性的规模、形状和密度指标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利用“面”属性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指标剖析农村居民点功能,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农村居民点“点-面”形态耦合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点状”形态上,典型乡镇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较大,密度相对集聚,形状偏于不规则;经济落后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比较单一,经济发达和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多样。②在“面状”形态上,农村居民点整体表现为“生产功能较好,生活功能差,生态功能一般”的特征;随着镇域内区位优势的衰减,典型村庄的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并趋于均衡化,生活功能逐渐降低但分化程度更加剧烈,生态功能也逐渐降低但缩减幅度相对均衡。③在“点-面”形态耦合上,大规模-集聚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和生态功能偏强,小规模-分散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功能稍强,大规模-分散-不规则型农村居民点各项功能均较弱,这种组合类型和功能关系之间的关联性是外部性要素导向下农村居民点内部要素自组织演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马遵平  谢泽氡  艾晓玉 《资源科学》2021,43(8):1700-1710
历史名人故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目的地产品形态,对地方发展文化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某个目的地是否确实是某位历史名人的故里,在很多地方仍存在争议。目前鲜有关于争议名人故里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也缺乏名人故里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据此,本文基于名人代言营销理论的一致性假说构建理论模型,并获取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名人与目的地的一致性正向影响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和地方认同,后两者正向影响体验质量;②名人与目的地的一致性通过真实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体验质量;③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正向影响旅游行为意向。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以上结论的理论意义、对争议名人故里的管理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颉茂华  王乾  孟佳慧  韩雪 《资源科学》2022,44(8):1679-1695
草原有“地球的皮肤”之称,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探索研究草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应用,对于量化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加强草原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具有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本文基于对已有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梳理,立足于草原资源特性,对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报表体系的核算内容、草原资源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设计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样表。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数据为例,编制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得出,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资源资产为9735219.80万元,负债为50101.6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9685118.20万元。本文方法和案例可为构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编制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吕晓  张安录  牛善栋 《资源科学》2022,44(6):1168-1180
可持续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水平高低与农户要素配置有关,而地权强度是影响农户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农地确权的按期完成也为检验其制度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三县(区)农户实地调查,构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SICL)概念内涵—SICL水平测算—SICL确权响应及其响应机理”的分析框架,探讨SICL的概念内涵,测算农户层面的SICL水平,理论剖析并实证检验了农地确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发现:①SICL包括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4个维度,可从“投入-产出”范畴衡量。②样本农户SICL水平集中于“低度可持续集约利用”区间,五莲组农户SICL水平相对不可持续,而东平组和垦利组状况相对较好。③耕地利用对农地确权的响应表现为可持续集约化的效率改善或耗散,这与农户是否具备与农地确权后相适配的生产要素重配置能力有关。并且,农户家庭距县城越远,确权后耕地利用的非可持续集约化效果越强。随着农户粮食种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农地确权后抑制农户SICL的政策效果会得到缓解。基于此,可从设计SICL评估框架、提高确权后农户的要素配置能力、实施地区差别化政策等入手缓解农地确权对SICL的制度抑制,促进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玉米碳足迹历史动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钰乔  濮超  赵鑫  王兴  刘胜利  张海林 《资源科学》2018,40(9):1800-181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小麦、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动态和中国相关农业政策对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引导效果对于合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2005—2015年中国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种植业结构及化肥、农药调整政策模拟分析了不同玉米种植面积和不同单位面积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等4种情景下2020年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单位面积碳足迹。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小麦、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P < 0.05);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缩减种植面积,优化化肥、农药投入能够有效降低小麦、玉米生产的碳足迹,实现(168.89~ 560.07)亿kg CO2-eq的减排潜力。因此建议构建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提高农资投入品的利用效率,以实现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