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们经常用这样的话教育学生:“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没工作。”“今天不努力,明天会后悔。”等等。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学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我们经常会提到“学情分析”,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判,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个体间的特点与能力的差异,它应该不仅只指教师课前的分析,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评估中,经常会听到学生们反映“××老师讲课没意思”之类的话,即使一些优秀教师有时也感觉讲得不带劲儿,事实上,单从教学法的观点来看,对这些教师的课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那么,何以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就涉及了培养兴致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教师的“一杯水”就能够全部转移到学生的“杯”里,学生也会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相反,教师讲课方法单调,教师的“一桶水”也可能装不满学生的“一杯水”,也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觉,更不可能从课堂上培养学习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  相似文献   

5.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善说”的能力。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也得不到学  相似文献   

6.
郭思乐教授认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会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走进生本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英语课程标准》里也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发现一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教师便对该生说:“你怎么考的,怎么才考了80多分,就连某某某同学(平时学习较差)都考了85分。”教师虽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但一经透出,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老师的心中,学生仍然有等级之分,教师关注较多的往往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关注却较少,某同学也会因此句话而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挫伤,刚刚燃起的一点学习热情,可能就会因为教师的这一句话,学生从此就会一蹶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成为学习上的一名差生。以往,…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听见教师用责备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学还不会啊!”然后心情就会烦躁起来,师生之间处于心理冲突之中,学生的学习自然不能愉悦。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当你给学生讲第三遍还不能让学生明白时,就该停下来,因为一定有某个地方出差错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讲许多遍的时候,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学得吃力、学习不愉悦的原因,一定是我们教师在某个地方出差错了,那么,错在哪里呢?曾看到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例子:一位父亲最终把一个三岁半时尚不会说一句话的女儿培养成了心理学硕士。这…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线原则。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并未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得到发挥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多的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学习的效率不高。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是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有丰富的思想和求知的欲望,还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教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当中,教师经常被告诫要舍得“放权”,反对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创精神。否则。凡事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则会“惯坏”学生.抑制学生的创造潜能,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和思维定势。然而,这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有些事情教师还必须得“事必躬亲”“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也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有损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并以“为四化刻苦学习”作口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讲,必须通过“教”和“学”两方面来体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刻苦学习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方面,如果教师教得不好,甚至教不得法,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学生作业不努力完成、学生不想学习、学生懒惰、学生上网、学生……是不是学生天生就不爱学习?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又是什么?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现在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讲到课结束,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改呼唤新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协作学习策略的引入,为中职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个别化学习中,情境主要限于单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协作、会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交流,教师就不便于掌握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的普遍反应,学生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无法与他人沟通,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广阔的思路。而协作学习可以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情境”、“会话”、“协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公开课前听到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脸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这堂课你一定会上好的。”为什么不是“这堂课我们一定会学好的”?还会听到上完课后老师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到底是老师配合学生?还是学生配合老师?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考虑安排学习内容,考虑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困惑有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够不够深入,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里就有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而不关注与考…  相似文献   

17.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思想具体落实在教育活动中,就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一些地方至今还难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自学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怎么能学会呢?”“教学进度是按计划进行的,自学、讨论费时间,进度就会受影响。”也有的教师会问:“上课不讲,教师干什么呢?”总认为课堂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默默聆听的舞台。诚然,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大量的…  相似文献   

20.
钱桦 《科学教育》2005,11(3):F003-F004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会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相反,如果教师过于威严,学生心情受到压抑,课堂纪律再好,学习效率也不会高。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注重“教”的教师,我认为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行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引导他们去合作、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