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粗提取与鉴定”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必做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DNA粗提取和鉴定方法,观察提取出的DNA。但由于实验材料和试剂不易获得,实验成本昂贵,而且实验方法步骤繁琐。对学生的技能要求高,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无法开设此实验。经过几年与学员一起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最简易的DNA粗提取与鉴定方法,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步骤,完全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及要求。现将实验的简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DNA粗提取实验可有效帮助学生构建DNA相关知识。本文利用草莓、葡萄等新材料和新方法提取DNA蛋白复合物的实验,不仅拓宽了高中生物学教材DNA粗提取实验的取材途径,而且方法便捷,实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模拟制作DNA的分子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在准备这次实验时,我们发现该实验在实验方法操作上存在需要探讨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这个实验的几点看法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国庆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3-73
在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所做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位科学家所用的噬菌体为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由于受该实验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双链DNA,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实验十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一个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按教材的方法和步骤做,效果很不理想,这是几年来同行们公认的。对几年来学生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二次提取获得的DNA的量太少,使鉴定现象不明显;②操作步骤多达8个,完成实验需要45min左右,50%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做不完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是:①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DNA大量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在0.14mol/L…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的困难是:①DNA很难被染料染成绿色,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②实验操作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细胞核能很好地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实验结果稳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8.
李其柱 《新高考》2006,(4):50-52
复习目标 初步理解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从1982年2月第1版的高中生物课本,到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都以该实验为例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004年9月第2版的教材与2000年11月第2版的教材相比,实验内容的编写又作了修改。从2004年9月第2版的教材来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教材采用了图文并举的编写方法,但是,过于“简练”的文字和图解,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之一,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更是难点。虽然说是经典实验,但是中学的普通实验室并不具备开设这个实验的条件,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就无法获得直观体验。  相似文献   

11.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以希夫试剂(Schiff’s reagent)显示DNA的组化染色技术是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由于DNA分子结构中带有醛基-CHO.用HCl水解可使醛基释放,再以无色的亚硫酸品红液(Schiff)染色使醛基与亚硫酸品红结合.呈现紫红色.这是DNA特有的显色反应(即Feulgen反应)。在医用生物学实验内容中.此显色反应实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农药联苯菊酯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p53 DNA和C-myc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出现紫外减色、荧光猝灭等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可能主要是以嵌插模式与两种DNA结合作用.通过荧光实验得到联苯菊酯与两种DNA的结合位点数均小于1,紫外变温实验得出DNA熔点温度略有升高等结果则进一步证实联苯菊酯是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也有少量的DNA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核内的DNA能够自我复制,并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叶绿体DNA的情况又怎样呢?本文对叶绿体DNA做一简要介绍。一、叶绿体DNA的发现与证实早在50年代就有人看到叶绿体中有率尔根反应的颗粒存在,推测其中可能是DNA。1962年RIS和PISllt在电镜下观察农藻、玉米等植物叶绿体超薄切片时,发现并用实验证实了叶绿体DNA的存在。随后在1963年Sager和Ishida从衣藻叶绿体、Gibor和Izawa从伞藻叶绿体中都分离出DNA。由此,叶绿体中有DNA存在得到了公认,…  相似文献   

14.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高二下期生物所开设的内容。由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教学中的重点,且 DNA 是生物工程中研究的焦点,所以教师让学生对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有亲身的体验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教材中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取材不方便,成本较高,实验操作步骤多(四次溶解三次过滤),以致一节课很难完成,从而使该实验一直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生物》第二册实验九“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增加的一个实验。为了把实验做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具体谈谈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玉 《中学生物学》2011,27(8):42-43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二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完成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指出: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析出;利用DNA分子不溶于冷酒精,而细胞中的杂质可溶于冷酒精的性质差别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最后利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显蓝色,鉴定DNA。  相似文献   

17.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证明DNA是否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3.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18.
谢梅容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一、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和尾丝)吸附在细菌的表面;二、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的外面,不起作用;三、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四、新合成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五、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如何记住这五个步骤呢?关键记住五个动词:吸附…  相似文献   

19.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全甘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第二册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完成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指出:DNA分子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析出DNA;利用DNA分子不溶于冷酒精,而细胞中的杂质可溶于冷酒精的性质差别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最后利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现蓝色的性质来鉴定DNA。  相似文献   

20.
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巩固必修课中有关DNA的理论知识。这个实验是在实践过程中去理解知识,应用中去获取知识,而不是那种“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熟悉的实验材料,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