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由与秩序”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实践的主要矛盾和主线。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自由、大学经济自由、大学文化自由三个方面;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秩序”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秩序、大学经济秩序、大学文化秩序三个方面。在实践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围绕“自由与秩序的张力”展开的。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大学”本位的研究,建议加强“制度”本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生态学的意义上,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所生活的不同社区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的学生结合而成的文化生态组织。师生关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私人关系,它具有公共领域中人际关系的特征。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班级是一个社群,教师便是班级中的社群领袖。在教室这一文化生态圈中,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协作生活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如文化价值危机及传承危机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主要的知识群体,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历史使命,即“尽心”传承乡土文化,“尽职”守护乡村课堂,“尽力”传播文明乡风。在乡村文化秩序重建中,乡村教师要敢于作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生态是我国目前较权威的解释汉语语言和词汇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所没有的词,是笔者参照环境生态、自然生态意义而借用来表示文化秩序状态的词。依据文化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历史实际的原理,文化生态这个概念能否被学术界承认,不在于其是否为生造,而在于其生造的论...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国际主流议题。以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为考察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以揭示和解释学校场域中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研究目的,以“教师为社会行动者”为前提假设,从教师个体发展、学校文化演化和专业发展秩序三个维度构建了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个案学校的资源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场”空间;文化秩序中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则;权利规约中形成了教师个体间的“地位”;关系集结下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秩序。学校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向应是教师个体的自立、自觉与自新的内在发展,而“非完美主义”秩序的建立则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自由与秩序限度模糊问题。在高校内,秩序是达成教育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自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充分条件。高等学校内部需要最低的秩序和最大化的自由。从低度人权与低度义务来看,低度行为规范应该成为自由与秩序限度的校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制度发生的土壤,文化符号是影响合作秩序的重要因子之一,文化交融往往是合作秩序得以拓展的条件。合作秩序的效率和价值关系到经济发展以及福利和自由的实现,这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演化的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由意味着消极自由。教学中的自由包括学生自由和教师自由。就学生自由而言,自由是其充分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创新的真正摇篮,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保证。它具体包括理智自由、表达自由、行动自由和选择自由。学生自由是有限制的,这是基于自由的悖论、学生的不成熟性和学生学习的秩序条件。就教师自由而言,自由是其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教师自由也是有限制的,这主要是基于教师工作专业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学自由的本真意蕴在于:它是人的“类本质”在教师身上的实然体现,是教师求真批判的教学理性的精神维度,是教师运用理性体验职业幸福的背景条件。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法规制度资源供给的不足以及长期以来教师自主理性的缺位,教师教学自由的意义正日益陷入危机之中。以彰显教师作为人的自主理性为切入点,加强教师教学自由的意义启蒙与文化自觉,改善教学自由的制度保障与条件创设,实现教学自由从内心意向向行动超越,是消解教学自由意义危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权利多维度的视角出发,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价值维度为自由,享有和行使专业自主权就是获取在专业领域内的行为自由;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动力维度是自主,教师精神利益的满足需要自主行为的发起;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践维度是个体自主与外在自由动态的结合。个体自主需要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主性;外在自由需要教育管理权的分散化,扩展教师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的生力军,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后现代语境下,教师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去中心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化培训.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多维、自主、内生的专业发展范式.本文以青年外语教师为例,对后现代语境下青年教师和高校应当如何有效作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以及如何推动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现者。当代社会大学教师的社会身份发生了变化,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大学教师的角色身份认知也越来越多样,大致可分为以学术发展为目的知识人、以获取仕途发展为目的政治人、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商业人等,后两种明显偏离大学精神和教师本色。官僚化、功利化、商业化使大学走向世俗和平庸,与淳朴高尚的大学精神越行越远。回归大学教师本色,建立良性大学文化生态,大学精神方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的现实难题引发了教师精神困境的理论探索。教师“精神生态”论主张援引生态学的理念,通过呼唤教师精神世界的复归,克服物质生活异化与精神价值消解所引发的精神困境,重建教师精神生态平衡。教师“精神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蕴含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授自由是教学自由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教授自由是必然、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教师的教授自由意味着教师必须按教学的规律办事,一方面教师拥有教学的自主权利,另一方面,教师在拥有教学权利的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因此,教师的教授自由并非无边界、无限度,它的实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学生生命的本奥存在这一视域出发.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美,以和谐的感性形式肯定和确证人的自由精神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美即自由和谐。课堂审美文化中的自由与和谐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主体自由.集中表现为“智慧”;二是师生主体间性的互动自由,其核心在于“对话”;三是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学生返观自身时与自我镜像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愉悦”。由此就演绎出了课堂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和要义:智慧、对话、愉悦。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中的基本关系,其本质是建立在对"人"这个概念的规定之上的。费希特认为,人是理性自我与经验自我的矛盾统一,其使命是不断地努力获取文化,以使理性自我驾驭经验自我,达到自我的绝对统一。大学便是基于人的文化需要而产生的。在大学内,师生遵守学术自由原则,以文化为连接相互关系的纽带。费希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大学师生冲突与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探索哈耶克政治学自由主义内涵对于教学自由的意义。按照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教学自由有三层含义:第一,教学自由是一种不受强制的状态;第二,存在于师生关系中,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第三,是在政治权利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权力。教学自由必须以教与学双方遵守共同规则,承担相关责任作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