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教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的外语教学法与不同的心理学派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学派,如德国的“系列法”和法国的“直接法”就是以联想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此外像“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等等,都是以不同的心理学派为理论依据的。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英语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很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自相矛盾     
《中学生英语》2011,(9):15-15
一有一个楚国人在叫卖矛和盾。他自夸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任何矛能穿透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穿透。”有人反驳道:“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他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应当依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培养。小学英语教师在对这项工作予以足够重视的同时,必须关注小学生英语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加强对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正确理解“写”与“听”、“说”和“读”这三项技能之间的关系,改进英语写作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宏艳 《广西教育》2014,(17):97-98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试验项目”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英语学习项目,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各参与者的共同发展。2010年12月,桂林市正式启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拱极小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参与实验。当前,拱极小学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桂林市的可推广的儿童英语学习促进方案与模式,攀登英语实验班与常规英语教学班级相比,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变化,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攀登英语”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的长河中,“我”从不被人重视,因为“我”貌不惊人,是“短词小字”,但“我”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却很高。见面时用“我”,分别时也用“我”,请人吃饭时还用“我”;形容有生命的东西用“我”,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用“我”。总之“我”是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6.
李富国 《学苑教育》2012,(21):67-67
汉语中我们经常用“只要”、“无论”、“如果”、“除非”、“假如”、“否则”、“不然”等表示条件,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发现除用if表示条件外,还可以用其他种方式来表达,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考生经常会提出以下不同的问题:“我的英语基础很差,我现在想努力学习,还来得及吗?”“我很努力,做了很多题,但英语成绩总是提不高,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方因为某种原因而催促对方“赶快”、“赶紧”、“快点”时,除了用“Hurry (up)”,“Bequick”,“Comeon”外,还有以下这些表达法。  相似文献   

9.
The Best Present     
译文: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所以我问了妈妈。她说:“你可以买一些花送给他们。我相信他们会喜欢鲜花的”我想:“这真是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是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前者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后者体现的是东方文化。无论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习语是语言和思维的浓缩,是文化的典型体现者。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习语看似与某些汉语习语含义相同或近似,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正是这些“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的情况给英语习语的汉译增加了困难。只有了解这些“似是而非”之处才能在英汉翻译时避免“失足于陷阱”,避免出笑话,防止出大错。本文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的“似是而非”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