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来华传教士提倡通识教育,主张人的灵、智、体应当全面,其主旨在于培养教会学生的基督化人格,使学生皈依基督教。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之所以能得到部分传教士的认同,除了受国际教育大趋势的影响外,与传教士本人的神学观念以及当时中国教会学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逐渐由“险学”变为“显学”,但基督教史研究中所需外文资料搜集的不易,又给研究者增添了不少困难。郭大松教授历时近一年译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在搞清史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是一部为深入研究近代山东早期基督教史提供基本资料和资料线索的用心之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方传教士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一阶段新教传教士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从传教本身,还是从更广的传播西学的角度来看,都无法与此后的新教传教士相比,但是,"评价新教早期成就的真正标准,不在于它收到了多少信徒,而在于它为后来的工作奠定的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准备了初步的、但却是大批的中文基督教书籍"。  相似文献   

4.
农业推广服务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采用演讲与展览、实地试验、与农家合作、印发普及读物等形式。这些活动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也促进了基督教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当然,受经费等条件所限,其成效亦有限。但探讨其开展农业推广的原因、形式与内容、保障、成效及其制约因素,将有助于为当今高校的农业推广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近代与鸦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 ,就必然面对如何对待鸦片贸易的问题 ,绝大多数美国传教士站在人类道德和基督伦理的高度 ,对其加以坪击和反对 ,并且发表了诸多言论 ,进而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女医学传教士,她们扮演着多重角色——女性、传教士、医学工作者。正是这样多重的身份,使得她们成为支撑基督教在华传教发展的重要力量。抛开宗教传播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对西医传入中国,特别是对中国近代护理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的巨大成功,这和他们在中国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化策略密不可分。本文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这些洋快餐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并总结这些文化策略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代河南基督教的传播及原因——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基督教各差会采取形式多样的传教方式,共同协作,全力推进,使基督教在河南得以快速传播。河南基督教信仰群体的形成,主要与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寻求心理安慰、因病信教和就学信教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简略勾勒基督教在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中国 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 间亦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拥有西方宗教、移民宗教与海外华人宗教三重身份,反映殖民地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处境,为华人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大地上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社会事业作为传教士的传教手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办。直隶省地处华北平原,京畿重地,是传教士活动频繁的区域,基督教的社会事业在这一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基督教会积极开办医院、学校、儿童教养所,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辅助政府进行赈灾、战地救济。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弥补了政府和民间机构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漏洞与不足,而且为直隶带来新的机构设置、新的慈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对当时直隶的社会服务体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改良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直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先后进入了中韩社会,开始了其在传统的东方儒家文化社会中的传播历程。但是,基督教在有着相似社会背景和文化类型的中韩两国的传播进程却有很大差异,较之中国,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究其原因,异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主客体双方所进行的文化本土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增加,普通人整体的文化水平有所提升。通过考察印刷品市场和民众阅读状况可以发现,印刷品市场的迅速扩大,中世纪局限于教士和上流社会的阅读活动已扩展开来,它成为广大民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药膳作为中医药优秀文化的代表,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悠久,堪称国粹。该文以湖湘药膳文化为例,深层解读药膳文化海外传播意义,分层剖析药膳文化海外传播困境,逐层阐述药膳文化海外推广策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第丕夫妇作为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自1852年受差会委派来华后,在华活动近50年,且大部分传教生涯都在山东度过。他们悉心传教,同时从事世俗商业活动与编书工作。后因与差会意见不合,遂而脱离,于1893年自创"泰安福音会"。他们在与地方社会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逐渐改变传教方针以适应时局,另方面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高氏夫妇的个案映射出近代来华传教士群体的复杂性,他们每每根据当地民众的反应而调整传教方略,从而使教会内部有"异类杂音"的存在。但归根结底,近代来华传教士开展活动仍本着"中华归主"的使命感,其所有活动最终仍旧为传教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来华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发现及其"中国观"的形成,是随着他们接触、进入中国之不断深入而逐步展开并确立起来的,其中对"历史中国"、"文献中国",尤其是"文学中国"的发现,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传教士对于中国的认知,亦让他们能够深入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及审美世界之中,并在一个初步超越民族文化差异及现实功利诉求的求知、求真与审美的基础之上,初步展开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心灵对话与学术交流。而作为这种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基础,或者说在这种对话与交流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正是一种新的富于文化与文明之融会整合意识与精神——"和合"思想,只不过19世纪西方传教士所借用的"和合"思想,是以基督教信仰来统摄东西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基督教传到中国西南地区,并渗透到了黔西北彝族地区的威宁县板底村。板底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有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信仰文化,势必会与当地的文化发生碰撞并相互调适。而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促使其自身的不断变迁。基督教信仰文化在板底村长期发展,既获取生存空间,也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只有研究分析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变迁、文化碰撞与调适等,才能全面了解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体系以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态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中"的思想,承认人的精神需求客观上还会向宗教意识开放。从基督教存在的历史中发现合理,从合理中吸收经验,这符合文化史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近代教会办学的一个特色。主张以优美的校园、深邃的校训、深情的校歌和生动多样的课外生活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尽管基督教中学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诉求,但其中蕴含的教育经验,对今天的教育发展仍具有历史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