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学者们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特定的机制内涵.科学、顺畅、合理的机制构建及其不断创新,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大学生理论社团运行带动运行机制的创新,以队伍建设推进育人机制的创新,以指标体系的重置实现评估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后,这一问题随即成为学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不仅围绕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探讨,而且还揭示了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路径选择。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三个方面做出综合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研读大量研究文章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比较集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评,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从学术理论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转向生活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众"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掀起一股大众化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而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政府的认识和组织,理论研究的不足,传统文化的制约,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因素,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和巩固我党对高校的文化领导权,创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化手段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和思想源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存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部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创新,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外部机制建设,二是内部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以及全员育人机制,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机制。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以及规划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等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3,(3):53-5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高校推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推进中既有优势也存在问题。文章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以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保障、动力和举措几个方面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整体研究还很薄弱,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丰硕。对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是进行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梳理以往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概况无疑是开展研究的必备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重要性,很多学者论述已非常充分.但如何保障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则少有论及,即使有往往也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想,期望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3.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6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者们已经作了很多努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定位和侧重,以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获得了较多共识。当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如何深入研究这一课题,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则是理论界面对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均对此提出了新认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刘慧娟 《高教研究》2010,26(2):57-60
通过高校的政治课教学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调查问卷显示:高校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出现了令人非常担忧的现象。针对目前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改革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看,要搞清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标准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上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构建三大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师生互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网络舆情视域下,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机制的构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途径:筑牢网络阵地,规划和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题网站阵地;建设一批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工作队伍并完善其工作机制;掌控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密结合理工类高校及其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育效果。理工类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最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教育媒介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才能有效实现理工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之后,高校围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命题开展了多视角的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围绕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全面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手段,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