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种种"非真学习"的情形,"真学"是对此的一种"反动"。为此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使学生"发现",促成学生"发展"。发现了和发展着的课堂才是"真学"的课堂,这三者浑然一体。可在三个层面,通过一些具体操作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发展,让"真学"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安丘市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用模能力教学研究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合作交流,优化问题"自主学习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课前预习发现问题"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学生从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的质疑问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预习时,师指导学生按"读—想—补—做"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我的发现"在中低年级侧重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识字的方法。它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还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到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4.
一、"引导—发现"式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只有经由自我"发现"的语文学习才会真正影响学生,只有经由学生"发现"的阅读才会真正影响学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桂珍 《科学课》2008,(6):19-19
探究问题"就地取材"科学课中,一个好的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力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设计压粉笔盒、推门、提凳子等活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首先发现这些活动都需要力,那么力在哪里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知程序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形式。由此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法,所谓"发现"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新教材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其中§9.9"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就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设计,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的发现式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证明所得猜想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欧拉公式"的记忆、证明、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基于对"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考,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设计了"表演激趣一触摸探究一合作体验"三个教学环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好素材。因此,"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进行探究"为主线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史,认识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他解决三个问题都重要。比如在《电子的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先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大气放电现象,为了研究它,科学家制成了各种气体放电管,于是我又向学生演示了充有不同气体的放电管,展示出不同气体的发光颜色,接着演示了在气压逐渐变低的情况下,气体不发光,但学生仍能看到在阴极射线的照射下物体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了,才会"提出问题"。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我们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没有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缺乏意识,观念淡薄。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高于外国的学生,但创新意识不足。"这一现状有目共睹,教师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自己发现问题,不会自己提出问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错题本"的基础上,尝试了"教师错题本"。发现其是一种不但有利于学生有效订正,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性学习能力,也能提高教师本人业务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有数学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乘法"案例: 教师制作的"认识乘法"课件插图,画面上白云悠悠,河水潺潺.鸡兔来来往往.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描述了一遍,教师还是在肯定中不断地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 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过程,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教材为基础,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在讲授"吸收作用"这一节时,我把发现法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提出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问题,或者把学生置于一定情景中,使之产生问题。上课伊始,我先提出  相似文献   

16.
刘攀 《考试周刊》2013,(56):126-127
<正>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之一,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这门学科。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仅供同行参考。一、发现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1.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发现。主动而有主见的发现,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境界。"自主发现"就是主动而有主见地发现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营养价值。培养自主发现能力的路径主要有:引发意向,让学生乐于发现;依据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话文本,让学生体验过程;关注结果,让学生学有发现。  相似文献   

18.
“发现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下,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针对实践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运用"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构建了"发现式"实践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运用知识,并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发现"、"创新",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实践创新能力。以数控编程课堂为例,设计"发现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通过与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对比试验,"发现式"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