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概述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东源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工程建设项目性质:社会公益性卫生事业建设单位:东源县京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年限:2009年6月~2010年11月)拟建地点:河源市东源县205国道旁,建筑面积为9024㎡。项目编制的依据(1)国务院1997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3)东源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意见。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7)
水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保障,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须手段。本文根据国家、广东省及河源市水资源利用相关政策,对东源县涧头镇自来水建设工程取水、用水、退水合理性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为项目的取水许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卞显红 《科研管理》2015,36(6):60-67
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特性与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变旅游边缘区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市场区位、旅游从业人员区位、旅游交通区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用地增加及旅游资源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旅游企业在旅游边缘区集聚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建设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及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发展的影响。论文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杭州旅游边缘区发展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300重庆民工,因四个多月工资近500万元被项目业主拖欠,遂罢工抗议。不料,项目业主找来全副武装的人员,对工人实施蓄意报复。6月29日,这一惨剧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发生,十余名重庆民工伤亡,其中1人死亡,2人失踪,6人伤势严重。  相似文献   

5.
邱峰 《内江科技》2011,32(6):184+167-184,16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河源市中小学足球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由于受学校体育场地、教师队伍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足球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其他许多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以学校为基础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本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推进河源市校园足球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然地理概况,位置与交通及工程概况等分析,对某建设项目用地及其下部压覆矿产进行了综合评估,为该项目建设的选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采用K-Means聚类、模糊综合评判二种方法对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较为满意的结果。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赤竹径水库工程于1977年9月动工兴建,1985年年底建成投产,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功能,主要解决新丰江水库移民农业灌溉用水,在东源县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赤竹径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均质土坝)、副坝(均质土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组成。赤竹径水库已运行23年,各项工程设施已严重老化,目前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安全鉴定结论,赤竹径水库大坝为三类坝。根据安全鉴定与东源县防洪安全的要求,必须对赤竹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主要阐述了主坝坝体防渗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托克逊县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托克逊县未利用地分布较为均匀,基尼系数为0.136;林地、草地其次,基尼系数为0.320、0.325;交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耕地和园地曲线距绝对均匀线较远,基尼系数分别为0.425、0.547、0.668、0.740、0.772,分布极不均衡,均超出0.4的国际警戒线。各项用地的离散或集中程度,可为托克逊县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刘瑞  朱道林  朱战强  杨文治 《资源科学》2009,31(11):1919-1926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是城市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C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在分析了1996年~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动态,总结其时空扩张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明显,从空间形态上看,主要围绕原有城市建设用地向四周扩张,其中向原有城市以东扩张是主要扩张方向: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外部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制度政策,以及内部自然区位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反映政府制度政策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最后才是人口的变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房山区平原地区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渐变尺度的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平原地区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化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斑块中有33%在局部空间上高密度聚集分布,相邻斑块之间的距离在50m~150m范围之内;其余大部分建设用地相邻斑块之间的距离在150m~700m间不等,在空间上弥散分布;②研究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与公路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相对于"公路交通网"聚集分布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对公路聚集分布的程度明显高于独立工矿用地;③在"城市放射交通干线"的影响范围内,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与放射交通干线具有空间相关性,放射交通干线对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轴向"聚集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历史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关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恒等式并分解出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解释变量为土地利用效率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人口规模因素;利用我国1981-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GDP和人口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建立协整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动态模拟,模拟得到我国大陆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率落在各个区间的概率。分析发现:城市建设用地与其解释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有85%的概率以年均1.5%~3.5%的速度扩张,其中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附近的概率达到26%;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实行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导向的政策能抑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受到包括土地政策制度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用地审批是控制土地用途转用进而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重要制度之一。1995年以来,中国用地审批权配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审批权上收至国务院、省级政府和适度调整"下放"。为分析用地审批权配置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用地审批权改革历程,采用2000-2013年全国23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用地审批权上收至国务院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只在局部地区有明显减缓作用,审批权"名义下放"对建设用地增长也只在局部地区产生了影响;(2)用地审批权上收至省级政府对抑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和西部地区审批权上收省级政府抑制作用明显但其他地区无明显效果;(3)土地督察制度在全国层面显著减缓城市建设用地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刘志佳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5,37(7):1394-1402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同时这些变化之间呈现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通过对1979-2009年间遥感影像的分类解译,获得珠三角地区四期间隔为10年左右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生产总值、常住人口等统计数据,定量分析过去30年来珠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生产总值、常住人口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占地区总土地面积的比重已从0.5%上升到了10.8%,其中深圳、东莞已超过了40%,这些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以农业用地的减少为代价;2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与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相关性:2000年以前人口每增长1万人,经济增长3.2亿元;2000年以后变为16.2亿元/万人;3整个区域尺度上常住人口、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珠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每增长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约增长0.99km2;生产总值每增长1亿元,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约0.16km2。但是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在城市扩张的初期,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贡献度较大,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表现出紧密的幂函数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土地资源的贡献度逐渐下降,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关键之举。在考虑非期望性产出(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论文基于中国238个地级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和Metafrontier模型,考察了共同前沿、群组前沿下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共同前沿下,2000-2010年效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群组前沿下,效率均值没有呈现明显的城市类型分异特征。(2)比较共同前沿与群组前沿下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其他类型城市与区域综合型城市相差较小,分别为0.082、0.106,其次工业主导型城市,为0.118,排在末位的是资源型城市,达到0.267,共同前沿下的差异与群组前沿下的无分异,恰恰印证了本文从城市类型异质性视角下考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在将环境污染作为一种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效率均值不超过0.6,说明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据此提出:在改善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时,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考虑城市类型异质性,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土地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2011,33(5):935-94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东江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任斐鹏  江源  熊兴  董满宇  王博 《资源科学》2011,33(1):143-152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变化指数对比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东江流域1990年-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年以来,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过程显著、非城镇用地结构变化明显,以及林地和灌草地大为减少的总体特征;②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00年-2009年两个时段,城镇用地增加量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年增长率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非城镇用地的转化在3个区域差异明显,自然植被退缩的程度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③东江流域2000年-2009年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之1990年-2000年时段整体上有所缓和,但在程度上仍具有区域差异性,显示出土地利用程度进一步向高度集约化发展;④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区域发展政策的变化叠加在区域自然差异之上是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周臻  陈浩  王磊 《资源科学》2024,(2):321-335
【目的】收缩型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人口收缩-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现象,解析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是深入理解其机理的基础。【方法】使用中国土地市场网交易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遴选对照城市,解析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相对于增长型中小城市样本的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组间差异);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差异特征(组内差异);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和组内供地差异形成的关键主导因素。【结果】(1)相比对照城市,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特征为规模降低,价格增长明显放缓,以划拨等非市场化方式供地的比重、交通和公共设施等非经营性和非产业供地比重有较快扩大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还表现为供地规模较大但价格普遍较低的区域性特征。(2)依据建设用地供应特征,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可降维并归纳为“低水平供给型”“供给退化型”“弱增长供给型”3种类型。其中,“低水平供给型”城市多为传统农业型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供给退化型”城市多为重工业衰退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呈衰退态势;“弱增长供给型”城市多为增长区域内的人口外流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稳定发展但存在衰退风险。(3)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