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中国体育教育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教育几十年,提出相对系统的文武并修的思想,提倡读书人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此,颜元反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静坐思想,号召学生们要践行"习行主动"的体育方法。颜元主持南漳书院也是我国体育教育史上的创举。他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可以说,颜元奋斗一生,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对颜元体育思想深入研究,能够了解我国明末清初体育的发展,也为当今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实践提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颜元,我国清朝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这两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颜元提倡实学思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教育的力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国之栋梁,来实现国家的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3.
颜李学派是清初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颜李学派诸人有意识地对颜元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使颜元的文献得以保存和流传,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颜元思想的重要载体,这种文献传播思想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4.
颜元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所倡导的"习行"教育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所提出的以"百职教育目标","实学教育内容","‘习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习行思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相当流行,清初的颜元是实学教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培养"实才实德"的经世致用人才,注重"习而必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实学"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功利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珂 《兰台世界》2014,(1):127-128
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相当流行,清初的颜元是实学教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培养“实才实德”的经世致用人才,注重“习而必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实学”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功利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探析颜元体育思想形成原因,采用分类的方法,分别从社会历史和个人际遇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文章得出结论,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既与时代的政治、思想背景有关,也与个人的坎坷际遇以及家庭、师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晚年曾应邀主持漳南书院,在他主持期间对书院整体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实践,其中包括对体育教学的实践。他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其教育思想体系,而且为古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颜元创新教育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他提出关注人的价值,破旧立新,培养人的灵活变通精神,实学、实习、实用,正确对待知识与创新的关系等富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图书馆创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新建 《兰台世界》2012,(36):54-55
清初,处于政权更迭的动荡社会之中,一些知名学者诸如黄宗羲、顾炎武、陆世仪和颜元等人或者流寓山林习武健身,或者崇尚武艺技能训练,形成了这段时期练武活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知识分子"重文轻武"的背景下,颜元倡导"文武兼备",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主张,在对体育的认识上形成了独到见解,对提升体育的地位、促进近代知识文化界对体育的重视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哲学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峰。该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自我批判”的特殊阶段,涌现了一批早期启蒙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朱之瑜、陈确、傅山、方以智,熊伯龙、唐甄、颜元等。他们打着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旗号,对宋明理学展开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古籍出版社最近向海内外首次推出约四百万字的校点本《袁枚全集》。此举不计经济盈亏,纯粹是为保存古代优秀典籍、弘扬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奉献,显示出该出版社可贵的胆识与魄力。笔者作为《袁枚全集》的主编,对此举亦深表钦佩,并因能为出版此书效力而殊党荣幸。 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清代乾隆年间才子袁枚(1716—1798)实为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从思想上看,他发扬明末以李贽为代表的反传统、反理学的精神,坚定地左袒颜元、李(王恭)一派,对程朱理学与“道统”之说,无情地予以口诛笔伐;对汉学考据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六经”亦大胆地质疑;堪称思想界一位思想解放的斗士。从品格上看,他以仁立本,与人为善。出任江南县令时,为政清廉,耿介正直,敢于抑制豪强,乐于为民伸冤,被百姓誉为“大好官”;致仕后,仍为民请命,助人为乐,并不独善其身,实为仁者。他不甘“为大官作奴”,不佞佛,不迷仙,不信风水,任随自然,显示出通脱放达的人生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与数字化教育出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教育技术可为数字化教育出版提供生产、管理借鉴,是数字化教育出版产品的内涵特质,是数字化教育出版的延伸服务。教育技术与数字化教育出版都必须以师为本,数字化教育出版的策划应当用好技术思维。目前,教育出版对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不足,产学研应当跨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秦学智 《现代传播》2006,1(2):128-131
媒介教育有传统媒介教育与现代媒介教育之分、古代媒介教育和近现代媒介教育之别。按照传播媒介技术的革命性的次第变化,我们可将其细分为口头传播媒介教育、文字传播媒介教育、印刷传播媒介教育、电子传播媒介教育,等等。现代媒介教育理念与传统(媒介)教育理念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因此,从教育的实质即是媒介教育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媒介教育理念与传统媒介教育理念之间的区别、现代媒介教育理念对传统媒介教育理念的挑战与革命及其深层意义就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教育周刊是教育报道的主要阵地,与广大读者有密切联系。因此,办好教育周刊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要办好这份教育周刊并非易事。教育周刊的读者群体从幼儿到大学教授都有,这要求教育周刊不仅具备权威性、政治性、新闻性、时效性、专业性。还要具备有趣味性、灵活性、服务性。此外,由于教育行业有暑假寒假,即“旺季”“淡季”,这就要求要教育周刊要遵循教育规律,抓住教育热点,报道教育新闻做到“动静”,结合各种节日假期策划精品专题。基于教育行业的特殊和重要性,要办好教育周刊,就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教育部门、贴近学校和老师、贴近学生和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信息环境的转变、科研范式的演化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为此,需要重新认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局限,推动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加快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变革。[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信息、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及其演化过程,对比信息素养教育与泛信息素养教育两个体系,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泛信息素养教育为例,剖析信息素养教育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结果/结论] 从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教育目的需要明确,教育目标需要进阶,教育视角需要转换,教育效果需要体现。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策略是:培养用户从一般能力到高级能力,跨越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科边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体系变革,注重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应用,建构泛信息素养教育适用场景,加强泛信息素养教育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没有用的》指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失效了。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能让教育提升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尚莹 《大观周刊》2011,(35):38-38
在我国党员教育上,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创新是一项重要课题,要推动党员教育发展,就必须进行教育思想创新。本文从坚持党员的思想教育、党员教育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加强建设党员的思想教育环境对党员中的教育思想创新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芦莎  何湖 《大观周刊》2011,(46):64-64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表现之一就是没有明确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本文理清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即找出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有的放矢,以实现日常管理论教育的优化结合。区别即分析了二者之间内涵的不同,教育主体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这样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而且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