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因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受其难以表达的限制,使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有效地实现.本研究通过时经验类隐性知识的分析,建立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触发模型,讨论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建立目标特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过程,从对坚硬目标的分析入手,搜集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归类和整理,确定符合系统需求的数据。然后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搜集到的数据建立了与目标特性相关的7个数据库表项。最后运用Visual C 6.0中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动态连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并编程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建立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产生菜单、主窗口、子窗口,实现查询、修改、添加等功能对话框的数据库模块界面。  相似文献   

3.
以知识管理技术为依托,将质量控制体系与知识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借助于专家系统技术建立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提出了过程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以该体系结构为基础,给出了此类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及其推理机的实现方法,用Microsoft Access知识库存储基本数据库及产生式规则库,用VC 实现推理机及人机界面,对过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由于知识库和推理机分别独立实现,使得整个系统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库协同机制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知识管理系统对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组织管理的现实,提出基于数据库与知识库协同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通过知识库引导数据库、数据库改善知识库的新思想,形成具有双库协同机制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使知识库在结构上具备实时维护与自我进化的能力。以知识农业为例,在农业数据库的基础上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潘红星 《知识窗》2013,(10):69-69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总是基于他们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操作经验和活动经验.通过参与、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数学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学生还要丰富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活动.获取数学经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斌 《情报科学》2012,(1):90-94
从知识网络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创新绩效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的企业创新绩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和逐步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过程机制在伙伴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同时,在网络界面治理的干涉作用下,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内在机理研究的理论研究及模型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通用型知识发现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和方法。软件运用了主题管理、语言场理论、基于双库协同机制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知识的综合评价等思想方法,对基于各类关系型数据库的知识发现系统的实现进行了尝试,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Ontology的知识检索系统功能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建  石苗茜 《情报杂志》2007,26(4):116-118
从知识本体检索系统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知识检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作了概要梳理和分析。认为以知识本体为基础的知识检索系统,其主要功能结构体现在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检索模型的架构、领域内本体匹配等方面;只有以知识本体为基础的知识检索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语义概念的知识检索。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郭增茂  刘潇 《情报杂志》2012,31(6):112-115
针对当前知识管理(KM)对隐性知识研究乏力的突出问题,通过案例知识表示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与编码,以提高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效益.首先,对案例内涵以及现有知识表示方法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可行性;进而,述评主流案例结构,设计并提出新的案例知识逻辑结构;而后,基于优劣互补思想分析并设计了面向对象基于框架方法的案例知识物理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KM之案例知识表示子系统模型,并阐释了模型工作机理,实现了对案例知识表示的完整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BIM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接口,可以依托BIM模型实现工程数值模拟流程,有效整合资源。基于MicroStation模型数据库访问接口,转换模型几何信息为边界表示的描述。结合空间索引数据结构及哈希算法,实现几何对象的快速合并,获得模型的完整拓扑信息。在几何对象上定义附属信息及集合信息,为网格自动生成参数的设置及计算模型的材料绑定、荷载施加等操作提供基础。分析面板堆石坝几何模型的拓扑关系,构建连续体及界面网格的自动生成方法,并自动获得网格对象的集合。该接口对于提升BIM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丽丽  佘莉  白亚秀 《大众科技》2005,(10):175-176
文章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给出了建立在平面几何学科知识范围内的知识库系统模型:规则-元件体系及其推理规程.知识库系统是智能教育平台的主体.并采用层次模型建立知识的分类结构,给出了其形式化的数据结构.问题求解系统则是通过构造正向、逆向或双向的推理机,在状态空间中进行搜索求解.  相似文献   

13.
企业网络组织间学习过程的二维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企业网络为组织间学习的重要环境,提出了组织间学习过程的二维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维度:知识转移维度和经验积聚维度。知识转移维度是企业获取、吸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而经验学习维度是企业在不断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并对后期的知识转移过程具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近年来,科技文献资源呈爆炸性增长,海量科技文献中依旧存在大量非结构化摘要。非结构化摘要一方面不利于学者阅读与理解;另一方面不利于对摘要内部信息进行知识的自动化抽取和相应的检索。研究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的知识表示模型及其自动化抽取方法,对学者快速阅读和机器自动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元本体理论,构建了一个面向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的知识元本体模型。通过分析非结构化摘要的写作特征,将文本按句子级划分为目的、方法、结果或结论三个要素,统计每个要素句中的线索词、句型和位置,建立相关规则库,根据本体模型和规则库构建相关抽取算法。最后,下载《计算机技术与发展》中的部分文献进行实验。[结果/结论]通过增加句型集和线索词集,完善了非结构化摘要的要素,构建了非结构化摘要知识元本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对非结构化摘要中的知识元进行抽取。[局限]实验的不足之处是需要人工对摘要中的句型和线索词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产业簇群中企业知识共享的动因,建立并运用二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试图分析在产业簇群内部两个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如何展开,他们在多大程度进行合作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实施知识共享对企业产品市场价格和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其进行有效的表示,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能够形式化地定义产品设计领域的知识,对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功能、行为的语义关系等关键设计知识进行描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的研究统计回顾;其次,对设计知识分类、知识表示方法及模型进行系统梳理;最后,总结了本体在产品设计知识表示领域的应用.阐明了通过本体与设计知识表示相结合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承载着知识服务、社会记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科普等方面的特殊使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探讨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与内在机理。[方法/过程]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探讨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联盟型”与“众包型”知识共创生态演化规律,并对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共创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生态关系中,知识共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产业簇群中企业知识共享的动因,建立并运用二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试图分析在产业簇群内部两个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如何展开,他们在多大程度进行合作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实施知识共享对企业产品市场价格和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卫国 《科学学研究》2007,25(5):941-946
 通过对知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和实体价值链的比较,建立支持型、并行型和独立型三类知识价值链企业模型。并通过对27家企业的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方法中的软件生命期模型(瀑布模型)的弊端,介绍了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方法,提出了在VFP开发环境下,运用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方法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