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丰富环境(提供刺激)的教育训练活动。早期干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而富有成效的.在这里,笔者就实践中所观察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校1990年开办了早期干预训练班,面向社会招收2-7岁智障儿童,至2002年9月训练班扩大规模,每年招收智障儿童48人,学生按年龄、能力安置在四个教学班中进行早期干预训练,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多元智能的理论,为每个儿童设计自己的长、短期目标,同时依据学生的能力制订个别训练计划并实施,至今已有100多名学生接受过教育训练.  相似文献   

3.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发展和普及,在各教育体系中应用广泛。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应用奥尔夫音乐之律动教学法,对其有积极性的影响。简要分析奥尔夫音乐律动教学的特点,展开其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运用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自身缺陷,中重度智障儿童说话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语言康复中选择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儿歌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美术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艺术康复训练为中心,开展以绘画、泥工、纸工、缝工、串珠珠、编织等为内容的美术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视觉、触觉、运动觉,提高学生双手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力,使智障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对智障儿童进行自我接纳与人生观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智障儿童早期干预日趋重要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智障幼儿早期干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些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和模式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领域目前的一系列干预策略和方法对成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浅要分析了早期智障幼儿的干预所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最后进行总结,指出未来研究者应注意的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目的在于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内容上的借鉴、实践者提供干预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娟 《学周刊C版》2019,(23):88-88
手指游戏在智障儿童教学与康复中的应用,对智障儿童的教学效果以及身体机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手指游戏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促进身心康复。在运用手指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时,可采用纯手指游戏,变幻手指形状,拓展想象空间,还可运用生活材料进行手指游戏。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通过控制信息的输入,从而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早期干预是指尽可能在儿童年龄幼小的时候或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早期,有组织、有目的地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兼顾他们的医疗、保健、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辅导,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社会需求,促进其发展,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香港重度智障儿童学校康复服务组织体系较为完备,一般均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及言语治疗三个部门,康复服务的组织实施涉及分科教学、生活技能康复、综合性活动康复等.对香港重度智障学校康复服务相关经验的借鉴与研究,可有效推动内地培智学校康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谢淑贞 《考试周刊》2015,(40):184-185
我国是人口大国,智障人群数量也居世界前列。智障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教育与成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智障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心智成长,直接关系他们未来发展,甚至决定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将以怎样状态存在。但我国虽然智障人口众多,智障教育却起步很晚,发展得十分缓慢,与一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智障学校数量并不可观,智障儿童教育上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牵动着亿万大众的心。传统识字教学一般是字形故事识字和拼音识字,智障儿童接触学习过于生涩,既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又不利于理解记忆,需要在智障学生识字教学中寻求创新,打破这一瓶颈。儿歌学习起来简单易懂,且音律生动、朗朗上口,智障学生可以愉快学习、轻松记忆,为智障儿童识字教学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2.
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相对薄弱,如何在语言训练课中,对智障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直是智障儿童家长及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标导向结构化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在语言训练课的具体实施中,采用目标导向结构化教学,改变了原有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为生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三个月的书法练习初步证明 ,书法练习可以作为改善和提高轻度智障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 ,增强自信心并消除多种不良习惯和消极情绪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通过对三名智障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祖国的未来以及发展关键是要看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在这些"花朵"中存在着一小部分的智障儿童,进而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对这一部分儿童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传授存在着很大的阻碍。这一部分的儿童他们不能够正常地理解、消化与吸收,甚至连最简单的理解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音乐都非常的敏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他们的神经,对于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事物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浅析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探究适合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音乐课程,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教育智障儿童。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单调重复的训练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限制,在智障儿童康复课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国内关于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的作用、内容、目的、原则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周磊 《广西教育》2014,(1):13-14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智障儿童被按照年龄或智力差异编成了固定的班级,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怎样才能既兼顾全体,又满足个体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个别化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具有高度灵性的情感艺术,它是用心灵去拨动儿童内心深处的琴弦,使之在聆听音乐的感性活动和理性思维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形成自己健康、美好的道德观念、高尚的情操和完整和谐的个性人格。音乐是一种人类都能理解、不需翻译便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的“世界语”,它属于全人类,同样属于弱势群体。在特殊领域中,好的音乐教育能使智障儿童有较多的感动,一旦进入音乐作品后,他们也能产生音乐内化,唤起共鸣,最后达到外化,情感和智力得到发展。音乐教育是智障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艳杰 《中国教师》2010,(21):12-13
<正>智障儿童在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特征等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表现在: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同时在情绪情感上表现为不善  相似文献   

20.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通过控制信息的输入,从而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早期干预是指尽可能在儿童年龄幼小的时候或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早期,有组织、有目的地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兼顾他们的医疗、保健、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辅导,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社会需求,促进其发展,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