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文学中的浪漫性未曾得到文学史叙事应有的关注。本文以七等生为个案 ,辨析他作品中的浪漫精神。七等生接受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深厚影响 ,其创作显示出后期浪漫派的鲜明特征 ,具体表现在人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观念、神秘超验的想象、乌托邦追寻等层面  相似文献   

2.
七等生从1964年开始在《现代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是活跃台湾文坛的县籍名作家.由于其作品形式与文体奇特,内容晦涩难懂,为60代中期台湾小说界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素有“台湾作家中的异数”的称谓.本文通过解读七等生代表性的短篇文本《我爱黑眼珠》,从1.李龙第:出夫妻小爱到人间大爱;2.晴子:由夫妻小爱到妒恨之渊两个方面论析了作者欲传达的爱的寓言启示.  相似文献   

3.
沈从把由湘西人朴素的原始宗教情绪升华出来的宗教精神推及所有的人,推及整个社会。他把神的重造,与民族的重造联系在一起,与广大民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赵智 《培训与研究》2004,21(3):8-11
无名氏有着深深的宗教情怀,他试图创立一种新信仰以融合中西宗教的精华,这种新信仰实质上是中国历代圣贤们的乌托邦理想。本文从他的宗教文化信仰和乌托邦理想以及他对死亡的理解来阐释他的宗教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5.
道教在中国土生土长,试图塑造有求必应的灵验形象,面对人生难题,在处理生与死、灵与肉、神与人以及因果报应等关系上,逐渐形成并确立与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同旨异趣的主流现念,这些观念在价值取向上强调近人贵生,在操作方式上注重节欲养生,以生道合一求“长生久视”,用守弱无懈显“自强不息”,从宗教世俗化道路表现中华文化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话本小说家的宗教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宗红 《天中学刊》2008,23(3):75-78
明清之际的话本小说家几乎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宗教情怀,具体表现在对苦难人生的感悟、对超越之道的寻求、布道士式的教化众生的道德关怀上。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浸染着厚重的宗教情怀。作为一把双刃剑,宗教既带给女性心灵以慰籍和人生的勇气,同时又使她们遭受着痛苦的心灵煎熬和性格上的巨大反差。本文将透过女性世界苦难的人生和悲剧的命运,探寻她们灵魂深处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新时期小说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回归自然,,这一传统主题在新时期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些“回归自然”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又常常流露出一种宗教气息,本文将着重从探究终极关怀和寻找心灵依托两方面探讨宗教与自然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吕萍 《文教资料》2008,(29):16-18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中萌发出基督教的救世精神.因此本文以基督教中的救赎概念观照鲁迅的四部小说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伤逝>),期望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特定意象的分析,品析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宗教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资平宗教信仰的摇摆不定,即他的宗教意识源于他畸形的混合式的中西教育。一方面,张资平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作品内容由此显得驳杂难察;另一方面,他表现宗教内容的小说显示出一种难以调和的二律背反——宣扬与揭露同隐同现。实际上,张氏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人格。张氏作品中那种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对基督教原罪、救赎观念的宣扬,以及对世俗教会、宣教士丑态的揭露,均构成他此类小说的独特景观,也确立其在现代宗教小说领域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宗教势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很大,全面地认识它的影响作用对各国政府采取正确的宗教政策、处理好宗教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诞生之时起,就把宗教批判作为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由此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鲜明批判特性。这种批判特性内在地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与道德批判相联系,因而开显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维度与道德维度。我们以当代视域来探究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产生与存在的根源、演化过程及其消亡规律的观点.宗教的产生有自然、社会和认识论以及其它复杂的根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存在的根源;宗教演化是有自身规律的,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消灭宗教,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去说明宗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和时代背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张资平小说有一个独特的“性爱--宗教”生活表现领域。他对宗教虽有基本看法,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中也颇具代表性,但其为文与为人具有分裂性。在其小说所摄列的人情世界里,宗教是爱情痛苦的精神避难所和生活煎迫的下层人的寄生地,也成为道德败坏者逃避罪恶的自欺欺人的面纱,同时还是一种道德批判的尺度。表现宗教与爱情、灵与肉对立是其小说的情节特征,也形成一种讽刺戏剧性。  相似文献   

16.
魏了翁是朱熹的私淑弟子,其思想受朱熹影响明显,突出表现在理气问题上。他以性理作为理的主要内涵,以鬼神说气,在理气关系上坚持在现实层面上理气不离,逻辑层面上理高于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红旗谱》与《白鹿原》分别是“文革”前的17年和新时期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之一,它们体现了各自所代表时期小说创作遵循的审美规范和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从后者对前者在艺术上的超越可看到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当代小说艺术出现这种历史性飞跃,既有时代发展的原因,又是作家艺术思维方式更新的结果;它说明只有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创作环境,广泛吸收中外作家艺术探索的成功经验,努力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当代小说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历代史家在论及秦国名将领白起的死因时,皆以为是丞相范睢心胸狭窄,妒忌白起的战功而排挤、打击白起,最终逼迫白起自杀。其次,白起不是死于范睢而是死于其暴虐的性格;死于其居功自高而桀骜不逊从而与秦昭王产生的冲突;死于其不审时度势从而与秦国的既定方略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