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战后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民主化改革时期,道德教育在理念上追求民主化,在方法上建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为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在方法上实行以特设道德课为核心的特设道德教育体制;在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之后,道德教育在坚持继续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不得不更加关注人性的发展,以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在方法上,一方面构筑校内明确分工、有机联系和密切配合的道德教育体制,另一方面积极展开地域化的道德教育政策,谋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以日本为个案,探讨了道德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该书不仅让我们开始关注道德教育研究的国家视角,而且其结论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道德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分歧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当今教育强国的地位毋庸置疑,它对本国的道德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日本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其成果从江户时代、明治维新时代、民主时代三个时期的道德教育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道德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宇 《教育探索》2005,(10):69-71
学校道德教育既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进一步变革发展、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当代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发展都要求新世纪的学校道德教育与时俱进.走向现代化,并使其呈现主体化、人本化、生活化、个性化、民主化、实践化、自律化、层次化、开放化和网络化等十大趋向:为此,必须在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逐渐走入泡沫经济期,生育子女人数趋于减少,家庭与社区的伦理观、社会性的教育机能日渐低下,传统文化丧失,因此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的课程改革中重新修订道德教育课程,以充实与振兴道德教育,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教育病理问题频繁出现,且愈演愈烈。导致日本教育病理的原因很多,但道德教育的政治主义、工具主义特征和支撑道德教育的生活文化的贫困化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出路,一是改革道德教育,使之从政治主义、工具主义中解放出来;二是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保障道德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经历了四个转换点:修身课的中止、道德时间的设置、《心灵笔记》的发布、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服务国家、解决问题、多方协作。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成功论"和"失败论"的两极对立评价,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对完善和推进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道德教育,以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提升,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其它国家尤其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进而为我国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志怀 《教育探索》2003,2(1):83-85
新形势要求道德教育必须改革、创新,必须实现现代化。道德教育实现现代化需要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均实现现代化。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到: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在培养人的现代化中强化道德教育;重视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重视道德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重视道德教育,1至9年级每周都有1节道德课。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即“自我锤炼”、“待人接物”、“自然观和价值观”、“社会性和团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德育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人的现代特征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德育是为社会和人的需要服务的,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都必然要求德育现代化。而德育的现代化必然通过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来体现,使整个德育体系都符合现代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高校德育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客观审视高校德育现代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其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三个方而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悠久,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以及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在战后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现代化的进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战后改革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主主义价值上,其目标是培养“有为的民主社会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族主义价值上,以培养“国家公民”为目标,强调国家意识和为国效力的精神;在成熟化社会时期,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驰骋于世界的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尽管战后日本公民教育与其现代化建设基本适应,但是改善的余地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德育作为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形态,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只有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汲取“母体”的生命养分,德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内源性的、真正的发展。德育的现代化,应借助“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升其价值意蕴,突破对道德个体德性发展的单独关注;重新诠释传统的整体性思维,并运用于德育问题的思考;借用“三位一体”的传统模式建构新德育体系;并以理想人格的确立作为德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以其本身的广泛性、丰富性、知识的系统性等特点,承载着德育教育的功能。在新的世纪,我国大学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全面的挑战。2005年5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高校的德育课程,有着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化学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运用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