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学生个性由于生理素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经历及主观努力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点,造就了个性差异性和个性多样化,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通过实施个别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学生个性由于生理素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经历及主观努力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点,造就了个性差异性和个性多样化,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通过实施个别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可仁 《今日教育》2008,(12):27-27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既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又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前提条件。个性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谈不上发展。  相似文献   

4.
个性教育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个性的特点,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关系,项目设置、教学方法与个性的关系,集体教学与发展个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手段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从而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育,一直过分强调"面向全体"和"大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按照统一的智力指数被操作,按照单一认知途径被传播,并最终被分解成了统一的可以在测试中加以量化的"知识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当今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压抑可见一斑,我们确实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了.  相似文献   

6.
熊艳  熊炜 《江西教育》2003,(16):23-23
教师修养的个性表现在学生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及与学生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修养自己的个性,达到以自己良好个性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目的。现代教师个性修养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表现:教育观念方面的教师个性修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育观念。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人都要更新观念,教师则应该有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观念,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自我教育、终身学习、使学生主动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与新的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观念。只…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它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侧重的教育,也即相当于孔子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者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工作,创设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的育人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1972)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把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个性化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个性,是一个多视角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界定。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个性是指一个…  相似文献   

9.
丁菊萍 《考试周刊》2010,(20):231-232
随着新课标进入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让不同学生达到同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过程,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但原来在实践教学中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学习主体——学生,去关注教育的实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学习的过程应是富有个性的。其旨在把学习回归真实的自然状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自信心,有着不同的成功体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然而,由于教育的不均衡,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却很少有人关注,因此,笔者就农村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引导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王有军 《成才之路》2009,(33):72-73
长期以来,传统的排球教学中一直采用同一种教育教学体制,同一种教学模式,却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达到同一种教学目标,把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完全对立起来,这种忽视学生个性的统一化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多年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何使排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己经成为众多排球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并不是教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数学,而是在学习中使不同的人达到与之相应的不同水平",这就是"分层教学"的思想.它强调数学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按其学科基础和能力差异进入不同的教学班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是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通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定位个性化教育模式,强化服务意识,建立统一性要求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的测量和评价方式,促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个体智能强项的发展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互促,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立足个性差异,培养求异思维由于每个学生先天遗传物质和后天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心理发展也不在同一水平,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待学生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强语文个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小组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当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禀性分组,而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承担不同的分工,让表达强的学生承担发言工作,让善于书写的承担记录工作,以此分类,让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二、深挖教材内蕴,积极诱导启发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多重阐释性,既可以从心  相似文献   

16.
刘菊芳 《教师》2019,(9):29-29
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的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不同家庭、不同个性和不同问题的学生时,有责任、有义务探索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让这些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师面对的是有思维、有个性、有差异的教育对象——学生,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等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教育,就是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长的学生像一堆生产原料一样被具有统一模式的学校机器加工成标准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鲜明个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成员,从而促进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需要具有不同风格与特长的建设者,需要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精神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改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赏识教育看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要在课堂上捕捉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是每一位老师不断进取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抽象的教育心理学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气质都有差异,这也往往体现在音乐培养中,对于性格不同的人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个性审美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现代教育对个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音乐教育的新要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注重师生关系和教学风格,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音乐教育,希望对于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