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师中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是不是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实施,那又是另一回事。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一点认识和做法,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石炭井矿务局一中张光洲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要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据此,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深入发掘物理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境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此,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具有内蕴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  相似文献   

5.
知识教育本身包含着思想教育。任何学科的内容,都蕴含着德育因素,中学物理也不例外。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不仅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普遍特征,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从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呢?  相似文献   

7.
余传佩  万慧 《中国教师》2013,(Z2):95-96
一、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将专业课教学当作是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教书与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德育,是学校和教师既关心又困惑的问题。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践要素包括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道德示范。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物理教师的德育职责,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德育价值,创设富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可以有效实现物理学科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要结合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中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因此德育工作仅仅靠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花力气还不够,各个学科教学中也要实施德育渗透.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而思想教育要结合有关知识教学进行,不能牵强附会.本文略谈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嵩 《四川教育》2020,(6):32-32
教育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说教式、形式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被忽视,使教学与德育成为“两张皮”。其实,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将德育巧妙隐匿于日常的教学中。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现“课程育人”。数学课程也是德育课程之一。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科教学以德育为核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德育正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都已习惯于把分数奉为圭臬.对于新课程以德育为核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教师在观念方面和实践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观念方面,由于学校把教育划分为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专设教导处和政教处,不少学科教师自然把德育看成是班主任等德育"专职"工作者的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德育的基础理论和运作机制缺乏相应的了解,也使得学科德育效果差强人意.其中,观念问题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观念问题,首先要恢复德育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一直是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北京市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实验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全面完成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我们仅就如何加强德育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道德教育与物理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师要结合该学期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科教学以德育为核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德育正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都已习惯于把分数奉为圭臬。对于新课程以德育为核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教师在观念方面和实践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观念方面,由于学校把教育划分为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专设教导处和政教处,不少学科教师自然把德育看成是班主任等德育“专职”工作者的事;在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并力求做到生动、形象。中学语文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语文课上成了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教学中笔者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契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教师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宋思洁 《中国德育》2013,(19):18-20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一般而言,学科德育主要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它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语文教学就学科特点来讲,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语文教材具有很多很好的德育内容,是语文课进行德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其次,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均可实施德育活动。再次,语文课外活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德育工作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它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与美育内容。而语文学科中很多课文,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