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新世纪,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处在这个不创新、不发展就必定落后的现代社会,面对迎面而来的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新闻改革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的共识和选择。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新闻工作,当然不能也没有站在新闻改革大潮之外。但由于军队新闻工作与地方新闻工作相比有其特殊性(当然也有共性),这就决定了其改革的特殊性。探究这  相似文献   

2.
3.
现实条件下,党委机关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维护党报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加强党报新闻宣传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满足受众要求的党报新闻传播模式。 这里提出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出于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考虑。在“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模式下,传者即办报人是较少考虑受者即读者需要的,更多考虑的是宣传价值,往往以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新闻意义与有意义的新闻 新闻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当家品种,在媒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顽强的生命力直接维系着其它各类节目,甚至整个传播事业的兴衰。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从现代社会来说,更在于新闻意义真实的凸现。当新闻事件中的价值因素与受众需要合而为一时,新闻所蕴含的丰富涵义才能被开掘,新闻才能产生别具一格的魅力,新闻也才是有意义的。我们说,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无论在新闻理论的研究中,还是在新闻业务的探讨方面,其哲学内涵是一个涉及不多、研究不深的领域。论述甚少。然而,从新闻学自身的发展来看,亟待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关注它、研究它、进一步完善新闻学的科学体系,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工作。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新闻这一社会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作初步的研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新闻商品性的思考何光去年,我国新闻理论界有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围绕新闻是否具有商品性,新闻是否也是商品所展开的讨论。讨论是有其必然性的。前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经济体制的变革,也是一项巨大...  相似文献   

8.
采写现场新闻本来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个优良传统,但是,近几年来,有的新闻工作者忘记了这一传统,他们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满足于“坐小车,跑‘衙门’,泡会议,住宾馆,摘简报”,有的甚至热衷于“赶场子,碰杯子,拎袋子,捞票子,凑稿子”。所以,他们笔下的新闻就不可能很好地反映和讴歌千百万人民群众生气勃勃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8日,三家曾在辽宁广播电视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媒体——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正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艘更具实力的"大船"——辽宁广播电视台。三台合并重组,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广电媒体资源整合成为现实,辽宁广  相似文献   

10.
崔伟 《新闻爱好者》2012,(21):41-42
写精品新闻首先应该有精品意识,那就是在新闻发现上独具慧眼,在新闻表现上别出心裁,在内容上是独家新闻或者有独到视角。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只有精品新闻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浮想联翩,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所谓独具慧眼,其实就是新闻敏感性,是对新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今年5月4日起,我们在北京晚报的第2版社会新闻版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专栏——体验新闻,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出新闻稿件10篇,虽然数量不多,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晚报人、特别是晚报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们,在新闻理念上进行的探索性思考和在新闻实践上进行的尝试性改革。创办这个专栏之初,我们对这个专栏的稿件,作出了下列3点基本定位:1、体验新闻的写作,首先应当体现出作者的受众意识;2、体验新闻追求一种全新的、经典式的新闻写作样式;3、体验新闻重在体验和对体验的展现,它强调作者与采访对象和受众的多向…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新闻事件发  相似文献   

14.
全面地坚持贯彻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向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真实地反映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社会主义祖国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这是当前新闻改革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广大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列宁曾指出:“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又说:“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说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断、不造谣、不作见不得人的私人报道”(《列宁全集》第283页、第213页)。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随着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全国各地新闻工作者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将时政新闻办出特点,跳出以往模式的制约,真正成为普通百姓喜爱的栏目就是落实"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目前时政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从深入基层、提高自我素质、改变报道模式、转换报道视角、提高新闻解读质量五个方面提出了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改革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从哲学上来思考新闻改革,主要是对新闻改革本质的思考。在讨论新闻改革的本质时,首先需要弄清新闻改革与一般新闻实践的区别。我国的新闻改革无疑是新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新闻改革的具体步骤,都可以说是新闻实践,但又不能把所有的新闻实践都视为新闻改革。新闻改革就是对其中某些不适应、不完善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新闻改革既然是自我变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就决定了对无产阶级办报传  相似文献   

17.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8.
19.
(一) 人类社会的信息沟通不外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信息沟通。这是一切社会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手段。二是组织传播,作用在于协调组织内外关系,保证组织正常运转。三是大众传播,即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大量复制信息,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现代化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记者,光埋头实践而不作理论上的总结、升华,就不能更好的实践。他所走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循环往复,从新闻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在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做了五年编辑、记者,几乎跑遍全省各地,编写了差不多数百万言的经济稿件。其中有不少篇章获奖和受到有关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总结这段新闻实践的历程,感受颇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在采写经济新闻中的哲学思考。一个记者的理念问题,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往往能帮助他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由现象到本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