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也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建立和运用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素质教育培养管理机制的职能,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繁荣并向世界开放,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必将面临新的挑战,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其为社会培养现代高科技研究型人才,而且更需要培养大量高级管理、技术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是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又一个挑战(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我国是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权单位整体条件的严格控制来实现的。今天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看看每一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都创历史新高,就是一个明证。因此,为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研究生扩招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也应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人才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高…  相似文献   

4.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成为共识,那么,我国现行的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达到了对不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为此,笔者对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了抽样调查,希冀通过调查分析为改革与完善两类不同逻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时至今日 ,我国的高级职称人才空缺 40~ 50万人 ,这个空缺 ,绝大多数单位希望由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来填补。我国 1 999年培养各类研究生 8.9万人 ,但 2 0年研究生教育也仅培养了约 40万名硕士生和 3 .5万名博士生。由此可见 ,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量空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作为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常规形式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1 985年 ,我国为未能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和当务之急。当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为国家、社会培养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开展,如何培养能够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国内研究生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分析双导师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并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112"培养模式,以期探索出一条与当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培养路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曾繁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将这一任务落实到研究生教育工作之中,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跨世纪发展呢?我们应根据江泽民同志《报告》的精神,在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浙江大学生物图像和机器视觉实验室研究生教育的实践 ,介绍了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实行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专门人才的认识基础实行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专门人才既是我国工矿企业、生产单位急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一形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国际性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面向21世纪,实施“科教...  相似文献   

11.
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完善。以下结合我们的实践,就如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谈...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质量的专门技术人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措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根据这一基本要求,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之培养的人才能尽快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是我国的既定国策,但培养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点还应立足于国内。如何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访问了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所所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成为共识,那么,我国现行的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达到了对不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为此,笔者对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了抽样调查,希冀通过调查分析为改革与完善两类不同逻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由于考虑到地区差异、被调查者身份差异以及学科差异,调查对象遍及全国各地十所高校的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十所高校为: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模式沈培华顾良飞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双重任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不仅标志着我国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不断完...  相似文献   

16.
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胡慧先(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除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外,培养单位的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7.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展了成人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授予工作。1998年6月18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先后有305所高校被批准为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单位。几年来,我国的成人研究生教育和硕士学位申请工作已形成一定规模,建立了学科比较齐全、结构布局比较合理、管理比较成熟的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层次专…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成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阶段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深化改革 调整结构 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陈子辰(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标志着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