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超 《现代语文》2007,(7):13-14
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而土张把人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唰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学、“再概念化”学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与后现代的"人本主义都是把人作为中心,强调人在自然、社会及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来源。但是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又有着天壤之别,两者在针对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对人的价值定位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比较研究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主义以其与科学主义相对的形态出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影响了社会的诸方面。人本主义教育就是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的教育思潮。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主要流派有精神科学教育学、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理论的教育理论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等,它们对当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目的、从教育过程到教育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自成体系,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抗衡,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实验作为一种与教育思潮相伴相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本与科学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七十年代以后,在罗杰斯等人的努力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但很快它的某些观点便受到人们的强烈批评。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阐释,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价值教育:德育与价值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红仔 《教育探索》2003,1(2):97-99
价值概念经由多学科的整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主要讨论其在知、情、意三方面的心理表现及与其相对应的真、善、美道德价值理想的观照、追求和享用。社会道德的核心在于引导人们实现求真、向善、获美,从而实现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基本需要。以此指导我们构建当前的德育价值体系,大众道德的核心应该以承认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和价值理想追求为前提,以满足人的基本功利需要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需要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吸收中西方文化结晶,提高文化素养。《莎士比亚故事》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是西方文化的精华。读莎士比亚故事可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1.引言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完整的人、关注人性。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价值教育主要为了培养独立自主、慎谋能断、重视人类价值和尊严的、有道德的人。根据这一理论国家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  相似文献   

7.
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 cation)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间,为进步主义教育采用,在60年代后逐渐形成为一个德育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路易斯·拉斯(Louise Raths)、南伊利诺斯大学教育学教授梅里尔、哈明(Merrill Harmin)、马萨诸塞州大学教育学教授悉尼、西蒙(Sidmey B.Simon)和美国人本主义教育中心主任基尔申·鲍姆(EirschenBaum)。其中,拉斯是这一学派的公认创建人,西蒙在这一领域建树颇丰,而鲍姆则在进一步完善发展这一学说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其代表作是三人合著的《价值与教学》(Values andTeaching,1966,1978)。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产生及定义(一)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8.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取向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倡导不评价、不指导、不干涉的价值中立原则。但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中存在局限性。本文试从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以及高校的教育目的等方面来说明:"价值干预"是高校心理咨询的可行性选择,应该努力寻求科学的"价值分析"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课程观的哲学一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核心,课程应当有益于实现人的“完满人性”是其课程观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弊端使人本主义课程观受到一些教育学研究者的青睐并影响到课程改革方案的取向,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内容的儒学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点和根本对立的地方。二家都坚持性善论为主流,儒家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儒家培养大一统的君子道德人格,人本主义培养个性化的人格,儒家主张由教师给学生决定课程内容,人本主义主张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儒家认为师生如君臣,人本主义坚持师生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11.
由"Humanism"一词的基本语义出发,文章分析了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内在关联及其区分,为人本主义思想划分自身的边界。人本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神本思想,以人权抗争神权,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想。文章通过厘清从古希腊到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生成过程,解析人的本性、价值、权利等问题,为当代人的生活世界确立其本原。基于当代思想资源,从存在、心理和符号维度来分析人本主义思想,使人成为生活世界的主角,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世界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会有不同的认识,进而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学特征可以描述为:在理论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和动态生成的;在价值取向上,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旨在促进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的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人本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人本管理就是以促进人的完善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它突出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理性、道德、精神等方面和谐发展。教师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教师,发现他的价值、发挥他的潜能、发展他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一、聚焦于学生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强调每个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人本主义认为,在学习和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的能力,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努力挖掘学生本身的潜在能力,因为他们始终确信: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有必要说明的是,人本主义关注的是每个个体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在学校"满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广西教育》2014,(3):147-149
就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育价值定位进行论述,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德育素养价值、能力素养价值、文化素养价值和健全心智价值,并就如何实现"价值理性"指导下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尝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角度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文化、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强调对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是把“人”作为教育归宿的体现,深刻地反映了作文的人文关怀价值。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阐述了对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看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分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内涵,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把人的"自我实现"和培养"全人"作为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提倡"非指导性教学",给大学英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本文总结了国内近十年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从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现有的相关研究为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是以建立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在内的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为宗旨之一的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了,人和社会才能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实践证明,教育学的价值意义和社会作用丝毫不低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我国著名学者李泽厚在30年前就指出:"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科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只有了解自己学科的价值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这是导师给大家上的第一课。郑若玲(厦门大学):教育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利用我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理论或成果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我们研究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