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逻辑视角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百年理论成就及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理论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百年行程中逻辑地依次发展出以革命性逻辑为主题的毛泽东国家观、以建设性逻辑为主题的邓小平国家观和以强国逻辑为主题的习近平国家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思维方式;二是注重时代特点和国情分析;三是注重将坚持"老祖宗的书"和"创造新的理论"相结合;四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五是注重"走自己的道路"的主体性自觉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全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远大目标、根本标准、内在要求和正确方向,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的时代形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发展学说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逻辑的理论表达.唯物辩证法以现实事物为本体,将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扬弃为现实事物的辩证运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事物发展逻辑,就要首先确证"物质的先在性"原则,在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事物"自生的发展"与人的目的性追求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与对事物的认识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与人的改造活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中二重性学说是实践化构造,并非仓促理论构造,也绝不会是什么二重性知识(理论)体系。其辩证法的内涵在于把握"一定生产"生成的规定,提升对象为研究对象,确立历史的实践逻辑和开放的批判结构。因此,也并不是逻辑一致性意义的工作逻辑,仿佛封装了抽象思维方式批判。《〈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将"起点规定"封装于封闭历史知识体系,满足了思想史的有价值性演绎,结果将二重性学说主观认识化,贬为单纯叙述逻辑——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其想要导引拜物教批判认识,却混同了社会存在上两种不同的批判即主观批判和客观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原则相抵触,如提出"资本二重性理论";到头来,反治其身,重新陷入资产阶级性质的知识论游戏当中,违背直至取消了劳动价值论实践生成之优良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考察孟子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孟子的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仁政王道"学说为主线和核心,由此延伸出其他政治思想,最终以"治国平天下"为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6.
王一卉 《文教资料》2012,(22):85-86
李泽厚的"积淀说"在其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积淀说"的产生,包含着对于西方各派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其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于其"积淀说"的影响谈及的人不多,但是在二者之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学理传承关系。本文就此对两种学说的逻辑进行梳理和对比,以厘清二者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要替学生选择做什么,替学生决定怎样去做,最后对其结果进行评判,一切都是教师在一手包办。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助长了道德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作风。究其原因,教师什么都要教而且什么都要用理性的方法来教,这是一大误区。教育的逻辑、道德教育的逻辑、教师与学生的逻辑呼唤教师的"不做",教师的"不做"应是不干扰、不干预、不破坏、不中断学生道德发展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积极的"不做",而不是不作为,不行动。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9.
司马谈所称名家,先秦称辩者。名家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名家学说的性质和历史作用,酷似古希腊的智者。从学说的性质说,名家和古希腊智者都有三个共同点,即奇辞怪说的表达方式,双重论证的思维模式和归谬反驳的论证方式。从学说的历史作用说,名家和古希腊智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早期的名家学说,是墨家辩学、荀子名学的前导和刺激;智者学说,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前导和刺激。反过来说,墨家辩学、荀子名学,是名家学说的清理与升华;亚氏逻辑学,是智者学说的清理与升华。名家学说和墨家辩学、荀子名学,智者学说和亚氏逻辑学,分别是中西文化中两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侧面。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中西逻辑发展的动力。分析名家、智者学说和墨家辩学、荀子名学、亚氏逻辑的对立统一,矛盾渗透关系,揭示中西逻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是比较逻辑学的典型个案研究,有重要的哲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从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的提出和创立,经历了从政治逻辑的建立到经济逻辑的发展,又到社会逻辑的创新,从而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更加科学化和具体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出场逻辑,它源于哲学意义上的革命性批判,成于对现代性及其趋势的理论阐释,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并实现了对它的实践性超越,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小康社会建设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等.  相似文献   

12.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两类命题,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并在这二元思维框架内认为行而上学是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拒斥”行而上学。奎因突破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二元思维范式,向逻辑实证主义发难,将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有机结合,提出了逻辑实用主义学说。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学说主要有知识整体论、本体论承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儒家资本主义学说是产生于80年代一种以儒家文化传统解释东亚经济增长的流行学说。它自称引申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命题,修正了韦伯关于儒家伦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看法。本文通过对该学说一个分论点:“勤俭论”(主张传统儒家的“勤俭”伦理,促进了二战后东亚经济的发展)论证逻辑的剖析,指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其实只是在比附韦伯理论,并没能提供东亚经济增长的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14.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在中国人性认识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后世学者在评判二者观点时多有纷争,不免失之偏颇。孟子的人性论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且一味肯定"性善",这会导致削弱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后果;荀子的人性论内在逻辑严谨,因承认"性恶"而肯定人为的努力,给自身学说的落实提供了切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对专科高职院校功能与地位进行了界定。"做优做强"专科高职院校,并使其具有鲜明特色,进行科学的科研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专科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任务为逻辑起点,四个相一致的科研定位原则与自身内外两方面延伸出的科研定位内容和对象,构成了专科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理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职业教育多次进行论述,揭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观点。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深远的精神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理论及其教育的内涵,延续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理路,是壮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保障,是贯彻"精准扶贫"战略的有力支撑,也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抓手。  相似文献   

18.
帕累托以"平衡"的思想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真理与效用的关系,他揭穿了社会上及主流社会学界"非逻辑行为逻辑化"的行为,并以剩遗物和派生物理论为工具对此做了解读,而"精英循环理论"则是其理论演练。帕累托的学说揭穿了基本事实的真相,违背了一种平衡,但却是为了建构另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自然状态"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学界对他们的"自然状态"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自然状态"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逻辑与社会》中,埃尔斯特提出了一种"现实矛盾"概念,表示在现实中存在着可以用逻辑的矛盾概念来描述的情境。但是,埃尔斯特没有对现实矛盾的性质进行直接界定。在逻辑学中,矛盾概念有许多家族相似,悖论正处于矛盾的家族相似中。从广义逻辑悖论的视域来看,现实矛盾所揭示的情境正是与主体行动相关的类悖论困境。由此可知,现实矛盾并非逻辑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实在的辩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