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义务教育对于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前提.也是奠定一个人终身学习能力基础的关键,尤其在安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来说.农村义务教育成为该省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公平问题突出体现在财政投入、教师均衡配置、教育理念与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结合安徽省实际应该着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以及加强新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措施,以期实现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的确立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适应这一要求,农村教育要真正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着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哺育和支撑。为此.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婆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渠县从县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职融通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农村教育真正姓农;宜宾县一中则就农村普高面临新任务如何主动调适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给新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人”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改造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地.应该根据发展新农业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台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为此,宜宾县柳嘉职中通过推广项目、联系村社、帮扶农户。开展“送知识、送技术下乡”等活动.扩大学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宣汉县毛坝职中则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项目。做“活”、做好“牛”文章。通过培训“星火带头人”、建立科技服务网点、组织学生“科技赶场”、帮扶科技示范村(户)等活动。大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新农村教育只有在积极服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眉山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74%的人口在农村,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教育的基础地位,着力解决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实践,对新农村建设与教育有机结合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坚持把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一)牢固确立人才立市战略。眉山是东坡故里,重教兴学有悠久的历史传承。1997年眉山建立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在建区之初,地委、行署就响亮地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政府可调配资源重点倾斜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各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至二十世纪初期,虽然地方经济实力在全省仍属于落后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着手,结合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论述如何让高职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接轨。  相似文献   

7.
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但教育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自身来看,还存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的共通性问题;从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来看,则服务内容有待拓展,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作用,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提升作用,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在全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温岭市教育局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温岭市农村教育的科学、超前、均衡、个性与品质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开展了"新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温岭市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在均衡普惠、公平开放、个性自主、健康快乐、民主多元、优质品位、和谐自然的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村教育目标体系、制度系统、政策框架和运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品质,实现了新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不仅构建了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改革框架和理论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行动案例与实践经验,提供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辐射力的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完整范例。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人才培养与新疆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农村办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教育服务。文章论述了高职人才培养在新疆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为新疆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新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宜的新农村教育。具体讲至少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大对偏远镇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把教育作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把教育普及水平和人均受教育程度作为重要指标: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国民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范才清  黄超文 《教师》2010,(25):4-6
一、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历史沿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垃切需要.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整体素岖偏低问题,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4月推出了“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前不久,我们对本市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印象是,各地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教育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支持对象,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前提。该研究通过当代大学生与新农村教育相结合,以当前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基点,建构新农村教育措施。分析、评定当前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对新农村教育的影响以及改进新农村教育的方法。最终把科学的新农村教育模式运用于教育的管理当中,以切实提高新农村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农村教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解放思想、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才有可能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雄伟大厦才有望建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根据中国农村实际,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强国富民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给农村教育发挥作用带来了大好时机。新农村建设首要是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农民队伍.这支队伍必须依靠教育给予培养和培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农村教育恰好可以在农业与科技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向农民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培养建设人才,既是高职教育为"三农"服务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其拓展办学空间的需要。文章提出了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有效对接的途径和建议,旨在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7.
王宇飞 《成人教育》2008,(10):29-3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解农村信息化及农民教育现状,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5个乡镇共22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有效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淮阴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行新农村教育,提到新农村教育,不能不论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其中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教育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对二人的乡村教育思想加以比较,可以得出对今天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努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源储备。文章提出新势下加强县级电大建设应着力提升发展滞后的县级电大办学水平和深入进行面向农村办学的研究,积极为“三农”提供高层次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研究生教育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分析研究生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一些成功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