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电话,但是家长也考虑到老师不是只教自己一个孩子,而且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认为电话打多了也不合适,双方常处在一种信息严重不通畅的矛盾境地.这学期,我校在全校推广使用了"家校沟通反馈表",这一举措给班主任工作搭设了很好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种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将家长们"拧"在一起?我努力通过沟通和交流影响家长,使家校认识统一.……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家长跟老师打"招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座位的情况相信每个班主任都碰到过,我当然也不例外.像徐老师那样,跟一个家长还没解释清楚,另一个家长又过来提这种要求时,老师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依我看,这时如果老师耐着性子逐个跟家长解释,恐怕是不大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热情如火型 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时表现得过分热情,今天一个电话,明天一次面谈,所问问题无外乎"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等等.相同的问题问过无数遍,必然令老师感到无话可说.家长的心情每个老师都能理解,但凡事应有度,过分热情往往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姜冬玲 《考试周刊》2013,(10):183-183
<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嘱咐的话,最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接孩子离园时,询问的比较多的也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常出现的困惑是"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可见家长认为自己或老师讲的话都是对的,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自己的话,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听话呢?优秀的家长是智慧的,让孩子听话、明白事理的秘  相似文献   

9.
学生之间的矛盾,需要学生自己用心灵去感悟和化解.当学生之间的矛盾出现后,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老师真诚地帮助他们化解矛盾,需要老师心平气和地为他们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需要老师热情的关怀和公正的援助,需要老师出面来调解,构建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幼儿园放学时家长从等候、排队、入园、检查的情况为切入点,阐述了家园之间的矛盾,并以小班幼儿的入园、饮食为例,深入探析了家园之间所产生问题与矛盾的原因之所在。并试图从破冰、暖冰、迎春、暖春四步骤为主要路径,缓和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矛盾,尝试找出行之有效的家园沟通、协作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假期投资规划大比拼 假期到了,大街小巷,家长们议论最多的,就要数孩子的"寒假安置"了,那么,如何"投资"是最佳的呢?听听家长们的"伟大"规划吧! 阿凡,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妈妈计划:"阿凡喜欢生动的讲课方式,不喜欢死记硬背.所以希望给他找一个讲课风趣的老师,在寒假把数学补习一下.同时孩子也比较喜欢书法.可以给他报一个书法班,希望在这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沉默是金"     
马晓明是我们班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那一类同学.他最大的优点是老师或家长一点即悟,对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悔恨交加;最大的缺点是5分钟热度,字典对他来说,没有"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因此,师长的关心往往在他的耳边会变成烦心的"唠叨",令师长们深感"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13.
杨姗姗 《班主任》2012,(6):46-47
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至唱反调;还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家长常要求孩子"认真听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老师也往往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要"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事实却往往与家长和老师的期待相违,所以又常听到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责备.其实,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都过于抽象,过于笼统:什么状态才算认真?什么状态才算踊跃?这很模糊,而家长和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又往往都集体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胆子太小,希望老师您多照顾。"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上课多让自己的孩子发言,以锻炼他的胆量,下课多引导他与同学玩耍,以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太调皮,老师,您要严加管教。"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遵守纪律,尊敬他人,学会学习。……可见,每位家长都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作为班主任,我当然希望成为一名让学校和家长放心的严师,但我所希望的不是成为那种让学生或怨或怕或恨的厉害老师,而是希望成为那种对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道的给力老师,希望在张弛之间展现出教育应有的那种魄力或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子 《辽宁教育》2014,(12):51-52
正这学期刚刚开学,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谈到孩子开学后不愿意上学,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写,心里很着急。家长说孩子的老师年龄太小,经验不足,上学期跟孩子之间发生过冲突至今都没有解决。老师自己都没长大,怎么教育孩子。原来这位家长所说的是86年出生的一个"小老师"。家长找过学校几次,希望校方更换老师,校方告知无法调换,家长就想把孩子转到其他的学校,可孩子说已跟同班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如果换了新学校,还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家长面对以上诸多困惑,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9.
葛良萍 《考试周刊》2015,(8):183-184
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时候要换一种思路,从学生那里找突破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解决家长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遭遇“因材施教”孩子的发展各有独特之处,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在一次家长会上,很多家长开始历数宝宝的种种“劣迹”。最后,他们都寄希望于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