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自由、和谐是生态课堂的主旨。语文生态课堂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各要素之间协同、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听说读写能力。本文以常州交通技师学院青草文学社团为例,探讨学生社团在构建职教语文生态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与推进,语文教育愈发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及长远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剖析,启发教学新思路,拓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途径。本文借助生态学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面向语文教学根本,反思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试图从生态学教学理念中获得教学智慧,汲取教学启示,寻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改善小学语文教学非生态现状,追求小学语文生态化理想境界,创造人文、生活、绿色的语文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培智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诸多因素相互联系形成了一条“生态链”。而生态语文就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培智语文教学,使培智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语文凸现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的特点,尊重每一个智障学生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4.
语文生态课堂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各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以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理性审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然样态,发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中心、教学模式陈旧、唯教材、与生活实践脱轨等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场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生成知识并运用知识,从而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学生态系统是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整体。在智能时代,高职教学生态系统从二维主体转向三维主体、从生态介体单一走向知识跨界,塑造了联通产业和社会的生态环体。然而,智能技术介入高职教学生态系统也隐含包括教学主体和智能主体的生态位重叠、教学内容和模式滞后于智能社会环境以及虚拟化的教学环境消解师生情感关系的现实挑战。面对智能时代的技术风险,高职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推进必须发挥育人属性,展现生态主体的独特价值;把握职业特性,促进生态介体与时代相适;走出虚拟空间,重视生态环体中情感交流,才能基于整体主义推动教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宏观层面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在微观层面,课堂生态学的研究依然相对薄弱。为了探讨不同的教学环境对课堂生态的影响,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分析了基于岭南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的课堂生态系统的概念、逻辑模型和生态特征。提出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课堂生态系统区别于传统课堂生态系统,由教学群体、教学环境和知识信息共同组成,以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功能生态教室为基础,具备了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等个性特征。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功能生态教室的建设有利于构建良性发展的优质课堂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构建开放、协同、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概念和内涵有待厘清的现状,可以从教育生态学视野出发,从课程与教学生态、组织生态、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来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遴选出21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和评价激励等指标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有较大权重,这为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微观生态系统的内涵、生态观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生态链构成和微观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提出微观生态系统是以高职学生作为“心理生态主体”,以生态心理学的思维角度理解学生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满足多元化需要,以鼓励学生发掘心理潜能为重点.并尝试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语文生态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生态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如何构建语文生态课堂一直是初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据此,浅析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以期能为初中语文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语文生态课堂,受到了教育教学机构的高度关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语文生态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实质、语文生态课题模式的基本流程几个方面出发,论述了这一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蹇萍 《现代语文》2010,(11):45-46
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循环中,教学生态是其中一个独立存在的小循环。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学生、教师、文本、阅读环境作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他们之间信息、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维系着整个系统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教学范式的桎梏,以应用生态学范畴理念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求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将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作为生态系统模型的组成模块,关注每个生态因子的发展状态,致力于打造一种生态平衡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稳步成长和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探究层次化、立体化、个性化教学,打造生态涵养课程,发挥群体效应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是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和英语课堂生态主体(英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目前,大学英语生态教育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包括课堂生态社会环境失衡、课堂生态物理环境失衡和文化教学生态失衡。本研究认为,要构建理想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型必须营造生态课堂的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以及文化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改观,然而也衍生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按照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指出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生态位及生态因子之间失衡、失谐现象,并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原理、生态系统的耐度定律及最适度原则、生态系统的育人原则这些方面分析失衡失谐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如何通过调整或拓宽师生生态位,协调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维互动课堂环境,创建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等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教育各项研究工作已涉及教学和管理的各个领域.而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对开放教育进行探讨是一个新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开放教育的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是加强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二是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三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促使开放教育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为人才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生态和谐、多元共生、开放性。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非生态问题主要有:课堂教学环境的非生态、师生关系的非生态、课堂教学方式的非生态。构建高校生态课堂需要树立生态教学理念、营造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定位师生生态位、创建生态化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课堂的相关研究理论出发,对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从课堂教室环境、课堂人际关系、课堂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出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方案,最后阐明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探究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地剖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生态、组织管理生态、师资生态、评价生态、校园生态等渠道出发,构建全新的课程思政的整体运行机制,旨在为提高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存在。语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生态教学不可能是以往的分散的“知识点”的教学,语文生态教学的核心,在学的方面是“感悟”,而在教的方面,则应相应地实行“弹性调控”。  相似文献   

20.
课堂生态系统关注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课堂生态环境(物质环境、时空环境、媒介环境、心理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这两大要素是一个动态、开放、协同共生的有机整体,交互影响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成效。《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生态失衡等问题。文章重新审视了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堂生态教学问题,提出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品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