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
严婷 《新读写》2023,(6):44-45
<正>媒介之变与文学生产桫椤(1)新世纪以来,在媒介革命的裹挟下,文学进行着从殿堂到民间、从精英到大众、从思想场到娱乐场、从心灵创造到工艺创制的转化,媒介与文学之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具有因果关联。媒介的演进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也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和生产,其中包括叙事、修辞以及文本的内部变化,新媒介成为重构新时代文学现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引发了中国文学的转型,新媒介使得中国文学的审美构成、时空观念、表意体制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也对传统文学带来一定的破坏,甚至异化了传统文化。在新环境下,必须对中国文学主体进行合理地调控和引导,将数字媒介对中国文学的挑战转变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契机,从而为中国文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学发展与媒介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普遍应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网络媒体扩大了文学创作的主体队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热衷于网络言论的写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构成新媒体时代创作队伍的主力。新媒介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在内容、文体、表达方式、生成过程等方面有所变化,作家也变成趋于普泛化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报纸副刊既是澳门文学的载体和中介,也构成了澳门文学存在的一种语境/场域,其特殊的媒介文化——副刊文化已渗透到澳门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内在地塑造着澳门文学的精神特质与艺术特质。受商业语境的影响,栖身副刊媒介场的澳门文学不可避免地被物化和异化:商业性与消费性堂而皇之地"进驻"澳门文学,精英意识让位于商业意识和消费意识,读者对文学的聚焦由精神维度转向物质维度。文学性的普遍流失也在这一进程中成为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学场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关系场域,它围绕着文学幻想建构起复杂的结构体系,内在地规约着文学的逻辑发展进程。晚清文学场不具备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的所有内核,其逻辑生成是以关系为中轴,体现了特定时空领域与文学生态背景下文学艺术家对文化资本、话语等为表征的相关权利与身份(位置)的斗争,并且在独特的价值抉择中彰显了浓厚的传统踪迹。晚清文学场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启蒙宿命具有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边缘化"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物质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图像媒介的过分侵蚀成为文学被边缘化的主要诱因,文学之于时代的无力感使得文学教育愈加知识化与功利化而渐渐远离真正的文学本身,文学如何面对尴尬的窘境,重振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应该是新世纪文学教育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钟山》杂志在我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引领和倡导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在“新写实小说”和“新状态文学”的倡导上更是功不可没。文章重点就《钟山》对“新状态文学”的倡导进行了反思,认为“新状态文学”的倡导和理论构架具有召唤性与浪漫性、模糊性与矛盾性、功利性与策略性等特点,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占据文化市场份额的话语权力争夺。但由于话语圈的狭小和文化场的紊乱,所策划的“新状态文学”最终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的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和新世纪颁布的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使得中学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热点。几年来,讨论中学文学教育的文章、实施文学教育的实验络绎不绝。但笔者认为,尽管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工作在第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随着启蒙思潮逐渐分化和瓦解,知识界出现了各种论争,中国思想文化日益呈现出转型的特征和三分天下的格局,文学版图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新世纪的市场经济和商业主义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批评界对当前文学的评价不一,文学轰动效应的全面失去,文学潮流的持续淡化,网络文学的出现以及文学创作现场的波澜不惊等,已经成为描述新世纪文学面貌的几个关键句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衰微,现代文学理论范式开始形成。促成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现代文学理念,二是仿西方文化而来的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三是现代性质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三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形成,意味着中国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文化秩序的兴起,也标志着传统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模式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3.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世纪文论话语建构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 2 0世纪文论话语的建构 ,是对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点的传统话语体系的彻底革命。然而 ,由于疏离社会政治的本体化和边缘化 ,导致了缺省原动力的软骨症、轻视文学事实的学院化和玄学化 ,导致了丧失话语能力的失语症、缺乏原创性理论基点的苏俄化和欧美化 ,导致了原创性理论贫乏的贫血症 ,致使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话语体系中丧失了独立地位和深刻影响。只有关注社会政治 ,重视文学事实 ,尤其创立原创性理论基点 ,才有望在 2 1世纪建构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性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本专栏特约主持人夏康达(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宋炳辉教授是我的忘年交,《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是我约他写的命题作文。上期专栏施战军教授的文章提出了“新世纪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这个极具挑战色彩又富于现实意义的论题后,  相似文献   

16.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被称为中国文学史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如何在百年积累的基础上达到更高境界,这是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理论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在总结以往文学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文学史现代学术体系的三元结构和多维形态;在总结以往文学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文学史类型的具体写作原则,从而拓展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空间,使“传统的传递”呈现更为绚丽多姿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扬弃传统、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文艺思想,在对话中前进、发展的过程。它始于五四运动前后,加速于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两个时期文艺思想的引进、创新加以梳理,总结其正误得失,无疑有利于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介的出现带给当今文学界极大的挑战。在网络文坛冲击传统文坛的过程中,原本的艺术场的文化资本分布遭遇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文坛作为后现代文学语境下文化生产场的浓缩形式,是有限生产次场和大规模生产次场的交汇之所。它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它是有限生产次场的自主性原则和大规模生产次场的他律原则交织作用的场所;其二,互联网的“弱纽带”性语境向精英话语权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在精神形态、物质形态,还是在体制形态下,文化资本都体现出大众原则对精英原则强有力的干扰作用,从而带来了网络媒介语境下文化资本的重组。文化资本的重组,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自主性原则和大众原则之间矛盾的尖锐化,正是当下文学的最大困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所具有的新的载体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对学作品的内质也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为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催生了诸如超本学、互动学、多媒体学等学新品类。网络作为人类社会虚拟的生存空间,则为学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