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下雪不冷熔雪冷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滴凝固而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放出热量.熔雪时,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不冷熔雪冷.水缸“穿裙子”,不久雨将至在装着水的水缸下部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人们叫水缸“穿裙子.”出现这一现象,有可能夫要下雨.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表面液化成一层小水珠.在空气干燥时,液化成的少量水很快就蒸发掉,缸面上看不到水珠.在空气潮湿时,液化成的水蒸发很慢,在缸面上就会出现小水珠.空气潮…  相似文献   

2.
刘卓 《中学教与学》2006,(2):35-38,47,4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闻其声而知其人”的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天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3.在运动场上正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这种物质也不例外,水在地球上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因它的形成方式、形态和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景象和称谓: 露夏天和初秋,气温较高,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快,空气中水蒸气多。在黎明前(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花草、树叶,便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表面形成露。这是液化现象。 雾和云当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如果这些小珠是在高空中形成并聚积在一起,就形成朵朵白云。即,雾和云都是液化现象。 雨云朵随风飘荡,互相结合,水珠逐渐  相似文献   

4.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周围空间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物质的存在状态要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物态变化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一、自然界的物态变化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草、瓦、石块、树叶等)液化,使水珠附着在冷的物体上形成的。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雨雨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降水。露、雾、雨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结成的小水珠。这实际上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时,放出大…  相似文献   

6.
夏季气温高,大量的水分蒸发为水汽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湿度增大。水管中水很凉,使水管本身的温度比环境温度要低。当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温度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表面冷凝成水珠。水汽的冷凝也叫做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烧水的热锅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在锅盖上凝结成密集的水珠,也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汽接触到了温度较低的锅盖后发生了液化。  相似文献   

7.
1."缸穿裙,大雨淋"解释:夏天,水缸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温度低.而下雨前空气温度又较高,当缸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缸接触时,就会在缸壁上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成的小水滴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往下淌,使得水缸外壁出现一条条的痕迹,像穿了裙子似的,这就预示着要下雨了。  相似文献   

8.
演示露和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如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能形成露和霜.当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水蒸气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会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相似文献   

9.
奇怪的现象     
秋末初冬季节,我国北方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附着许多水珠,而外表面则未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同学们知道,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因此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放热液化.秋末初冬季节,室温一般高于室外气温,而门窗玻璃位于室内与室外交界处,其温度低于室温而高于室外气温.当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凉”的玻璃时,能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被液化在玻璃内表面上;而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热”的玻璃时,不能放热,因此不能液化.从而出现了上述现象.奇怪的现象@卫荣祥@胡业凤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中 ,有部分学生画出水沸腾的图象如图 1所示 ,并得图 1图 2出水沸腾一段时间后 ,水温降低的结论 .这跟多数同学得到水沸腾时水温不变的结论不一致 .为使学生自己弄懂原因所在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重新做水沸腾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一、实验要求1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水烧干后 ,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二、学生实验记录的归纳及分析1 .两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当时气温 1 7℃ ) .2 .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 :( 1 )刚开始时 ,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这是空气中受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成 .( 2 )烧杯底和内壁有气泡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烧杯和水的温度升高 ,烧杯外壁的水珠消失 ,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在杯底和内壁产生气泡 .( 3)水面上方有“白气”,温度计露出水面的部分附有水珠 .加热过程中 ,水温升高 ,水蒸发加快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有的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有的附在温度计上 .( 4)水沸腾前温度计 2的示数高于温度计1的示数 ...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常温常压下有的可看到,有的可闻到.例如:黄绿色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存在于空气中.我们熟悉的水蒸气就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是什么样子的呢?烧开水时,水开了,从壶嘴里喷出的汽是不是水蒸气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白气”的一些问题.1.冬天,人们说话时我们看见“白气”从嘴里呼出,这是由于口中呼出的废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于气温,故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夏天为什么看不见这种“白气”呢?“白气”是否就是水蒸气呢?我们必须首…  相似文献   

12.
雨和雪     
《科学课》2002,(12)
下雨和降雪 下雨和降雪是水在进行着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开始时,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升上天空,成为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的空气把水蒸气带上天空,蒸气上升时逐渐冷却,变成一些微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很小,在空中飘浮,就形成了云。雨云含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集结成较大的水珠。当这些水珠变得太大、太重,无法继续浮在空中的时候,它们就成为雨降落到地上,然后整个循环过程又重新开始。如果空气很冷,云中的水就凝结成雪花或冰雹 世界各地的降雨量和降雪量是不同的。沙漠几乎不下雨。热带地区的雨水很多,会发生严重的水灾。而在南北两极,只下雪,不下雨。  相似文献   

13.
1、把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一定不会结冰吗?分析:我们知道在任何温度下,水都能进行蒸发,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未达到饱和状态时,单位时间内从水面逸出的分子数多于从空气中回到液面的分子数,由于水的温度又和空气的温度相等(均匀0℃),蒸发时无法从空气中吸热,现在水又处在冰点,温度不可降,只有通过部分水的凝固释放的热量来满足蒸发的需要,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湿度又较小,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也能够结冰。  相似文献   

14.
例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06年江西)分析早晚温差大,白天蒸发的水蒸气在晚上降温后液化成小水珠,若空气中有较多的尘埃,小水珠就以浮尘为凝结核,浮在空中形成雾;若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就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实例一: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雾状小水珠.同学们已经知道.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眼镜片放热凝结而成的.是水蒸气液化现象.这层小水珠就像很多小透镜.杂乱无章地布满镜片.使光折射向各个方向.隔着镜片看物体.就会一片模糊.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中存在问题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第15面图1-19通过"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该"活动与探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人体温度高于玻璃片的温度,当对着玻璃片呼气时,看到玻璃片上有水蒸气凝结,这只是温度差造成的水蒸气液化现象,并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于空气。试想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玻璃片放在空气中,表面也有水蒸气液化;同样牙科  相似文献   

17.
1 例题选析例 1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 (固态CO2 )可以产生雾 ,形成舞台上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A .CO2 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 .干冰迅速升华形成的气体。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干冰是温度极低而易升华的固体 ,当在舞台上喷洒干冰时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 ,小水珠继续放热便凝固成小冰晶。故本题正确答案 :B。例 2 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 ,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示数是 - 4℃ ,将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 ,示数是 …  相似文献   

18.
你不用靠得太近就能闻到热牛奶的香味,这是热牛奶蒸发的水蒸气飘散到空气中。在上升的过程中,水珠携(xié)带着牛奶的醇(chún)香与空气混合在一起飘进了你的鼻中。冷牛奶比热牛奶蒸发得慢,香味几乎没有飘散到空气中,所以冷牛奶就感觉没有热牛奶香了。当食物是热的时候,气味分子被水蒸气携带到空气中时,你才能更好地闻到它的香味。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香  相似文献   

19.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或小液滴.  相似文献   

20.
问为什么把茶杯口或碗口贴在耳朵上就会听到嗡嗡声?答因为茶杯和碗都是共鸣器,且都能把我们周围许多极其微弱而在平时很难感觉到的声音放大了.问刚从开水里取出的熟鸡蛋,为什么不烫手?答因为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蒸发吸热而使蛋壳的温度降低,因此手并不感到很烫,但鸡蛋表面的水份完全蒸发以后,鸡蛋就会烫手了问水蒸气是什么颜色的?答准确地说,水蒸气是完全透明无色的,我们看不见它,就像看不见空气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为“白汽”的,其实不是气体,而是聚集在一起的极小的水球,是雾状的水而不是水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