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子占整个人口的一半,女子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社会化的女子教育是近代才开始的,所以研究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教育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6.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女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直到清朝末年之前都是没有任何地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妇女地位低下。我国古代有许多与“女”之有关的字,都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是由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开民智"、改良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政府和知识界及时注意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教育权利及教育空间,开启了由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探索,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教育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聚焦普通民众,在"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民众思想文化启蒙的重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康明安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来自西方的近代音乐知识,普及音乐理论和推广群众性的歌咏形式以及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可以说,学...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之际,全国各地官办和私立的女校纷纷建立,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迅速,河南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全国的缩影。河南省所办女子学校不仅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而且具有相对完备的办学体制和章程。此外,河南在当时还涌现了许多个人捐资兴办女学的教育家,刘青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南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天津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兴办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的教育,相对于其他阶层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最先觉醒,故能自觉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之中。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的开办,对促进妇女解放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一种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新因式小学堂与私塾在新旧教育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这一格局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清末民初,私塾仍占有相当比较,非学堂所能取而代之,学堂取代私塾虽是大势所趋,但私熟顽的社会适应性与学堂教育的不成熟使二者既存在冲突与竞争,又存在互补与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校园歌曲,是随着中国近代化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历史角度对清未民初中小学“乐歌”课的设置及“学堂乐歌”的创作进行分析,以加深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留学教育在清末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女子留学教育则发展缓慢,这与清政府长期对其持消极态度有直接关系.从政府官员角度而论,只有少数人将发展女子留学教育列入自己的政务范畴,比如长期担任地方督抚的端方.以女子留学教育为例,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探讨清末督抚对待新政改革的态度及作为,评析其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清末新政改革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正是它的呼号倡导、实践示范、促改普通教育乃至走向社会开展职业指导,直接推进了妇女的解放。对女人来说,难能可贵的是自然生存的勇气,但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掌握谋生的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才是女性能否堂堂正正做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