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此之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沿江内陆地区都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传教士作为来华外国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一、教会学校的创办及特点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宗教教义。在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已经开始传播自己的教义,这种传播起初是从中国的周边开始的,作为传教的一个手段——建立教会学校,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兴起。这些教会学校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近代的一些教育理念,成为晚清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有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传教士来华传教。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说过,"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并在未来的时代里将在一切生活的领域里取回效益,其发展将比目前估计更为远大"[1]113。由此可知,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从文化上征服中国,这势必会对晚清的中国教育制度造成冲击。本文将从传教士来华对中国教育的双向影响两大方面进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传教士大量来华。虽然传教士有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一面,但仍有许多人忠于宗教信念,来华传播福音,参与救济赈灾,办学校医院,对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殊为突出。美以美会源起于美国1784年成立的新教卫理公会,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1847年美以美会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至“文革”期间为止,美以美会在山东逐渐形成5个教区,从事传教、慈善救济,建学校等活动。其中泰安作为“大本营”,是传教活动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与晚清法制现代化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传播的西方政法知识还是零碎的、肤浅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加紧渗透,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开始分化,导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启蒙。19世纪60至90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华新教传教士自1807年来华以后,渐渐取得了中国政府对基督教的"护教权"。但是,随着在中国各地民教冲突事件的加剧,来华新教传教士集体对"护教权"的态度逐步发生了改变。文章分别以在华新教传教士1877年、1890年和1907年这三次全国性大会为依据,研究在华新教传教士这个集体对"护教权"态度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与鸦片问题纠缠在一起.早期来华传教士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之间的某些纠葛,引起了中国人的许多误解,对基督教在华传播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鸦片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来华传教士的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掀起了一场以"身体拯救"为中心的反鸦片运动.来华传教士不仅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鸦片之害,反对鸦片贸易和鸦片吸食,而且在各地成立专门的戒烟所,实行劝说、药物治疗以及强制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帮助中国人戒除鸦片.在这场运动中,来华传教士始终以鸦片对身体的伤害为切入点,而以"灵魂得救""信仰福音"作为戒除鸦片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这场运动虽然在根本上服从于传教士的传教利益,但是也体现出传教士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因此它在拯救中国人身体的同时,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美国传教士人数占西方来华传教士总数的三分之二上。因此,伯驾创办广州眼科医局之举,作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初期活动之一,便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8.
明朝时期传教士来华是中西方交流史上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事件。传教士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来华传教士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及西学东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教士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通过译介的方式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论等带入中国,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更多地是为西方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服务。当然,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化知识对沉睡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美国首位来华传教士裨治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研究裨治在华31年历史,对正确了解早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熙时期,中俄开始正式接触,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贸易繁荣。1715年,俄国传教士团首次来华,更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康熙晚年,因俄商来华人数太多,且商品主要为皮货,不为中国所欢迎;更重要的是俄方所作所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较大规模的接触,是从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开始的。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奠基人,利玛窦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刊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同时他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把中国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这就加深了系统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难度。作为第一个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12.
传教士最初对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抱持一种肯定和欣赏的态度,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马礼逊来华的最初阶段。后来由于形势的改变,传教士开始了中文活字的研制。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传教士基本上解决了中文活字制造的问题,同时也发明了实用的中文排版检字方法,为中文印刷使用西方近代活字印刷解决了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文活字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代来华传教士编译出版教科书活动史略黄新宪近代来华传教士在宣传宗教教义,发展传教事业的同时,也积极介入教育活动,对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值得指出的是,传教士对教育活动的干预和介入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编译与出版教科...  相似文献   

14.
高第丕夫妇作为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自1852年受差会委派来华后,在华活动近50年,且大部分传教生涯都在山东度过。他们悉心传教,同时从事世俗商业活动与编书工作。后因与差会意见不合,遂而脱离,于1893年自创"泰安福音会"。他们在与地方社会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逐渐改变传教方针以适应时局,另方面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高氏夫妇的个案映射出近代来华传教士群体的复杂性,他们每每根据当地民众的反应而调整传教方略,从而使教会内部有"异类杂音"的存在。但归根结底,近代来华传教士开展活动仍本着"中华归主"的使命感,其所有活动最终仍旧为传教服务。  相似文献   

15.
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科技交流,尤其是传教士科技译著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而其中成果较为丰富的领域当属天文学。来华传教士通过译介西方天文学著作的方式,将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天文学技术知识及方法论等带入中国,为明末濒临停滞的天文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研究理念及视角。  相似文献   

16.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早期传教士报刊的文化意义、发展趋势、对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传教士报刊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携带传教所用的圣母像、耶稣像来华,将西方"文艺复兴"绘画风格传人中国.一百多年后,在利玛窦的故乡,又来了一位传教士,并且成为中国宫廷画家,他就是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蒙学要籍《三字经》很早就受到西方关注,留下了诸多西文译本,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三字经》西传过程中,来华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耶稣会士罗明坚完成了《三字经》的第一种拉丁文暨西文译本;《三字经》的早期俄文译本均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布道团的随班学生完成;马礼逊等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推动了《三字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同时,来华传教士们完成的《三字经》西文译本大多起到了汉语教材的作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0,(40):50-51
从1830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来华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美国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从事了一系列的世俗活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早期文化外交的发展.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促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