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学民先生这部专著对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汪曾祺在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贡献、汪曾祺与中外文化艺术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立论之精辟独到,结论之客观持正,都使这部论著在近年汪曾祺研究中具有总结性意义。尤其是论者使用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方法,恰如探寻艺术家独到品质的一把钥匙,找到了正确的钥匙,自然会有异于他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文坛,“汪曾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受到研究者长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汪曾祺的小说通过“非欲望化”的叙事来疏离现当代历史对文学的整合、逼近人类真实存在,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汪曾祺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又陷入了“被整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散神聚的情绪结构,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边缘叙事".同时也可看出汪曾祺在民间这个图腾式象征里曲折表达了作为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选人了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小说塑造了叶三这一独特的“鉴赏家”的形象,十分耐人玩味。叶三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可这个小贩明显地异于同类,他不“开铺子”,不“摆摊”,也“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他专门“给大宅门送果子”。也许正因为此,叶三才有缘结识了画家季勾民。  相似文献   

5.
把汪曾祺放入当代文学的整个历史和实际的影响渊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和显示出汪曾祺创作和文论的特征与意义,并且可以说明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出和见热,不只是“现代抒情小说”之一脉得以赓续的问题,而是表征了独立的纯文学在当代文学意识中的觉醒。汪曾祺的特征在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养分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广大民众的生命精神,以“艺人”式的本分和“精英”式狷介,忠于文学的品性,以最自觉、苦心的话语实践策略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自然性”的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富有见地的文学理论。不过,就作为小说之能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而言,同沈从文、王安忆等相比,汪曾祺的小说理念有明显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6.
饮食不仅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也蕴藏着某种精神追求。汪曾祺多次将饮食融入小说的描写当中,无论是清淡的果蔬,还是油腻的荤腥,都从侧面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生活态度。在《受戒》中,汪曾祺通过简单的食物描写和饮食构造突出了平凡人的烟火气息和俗世的人情生活,彰显了独特的人文关怀,显现出别样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线索。理解矛盾概念必须区分两个方面和两方面之间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区分同一性和斗争性产生的条件。既要从斗争性中理解和把握同一性 ,也要从同一性中理解和把握斗争性 ,不能把它们作为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属性来理解 ,而应该把它们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笔者听许多老师讲解过《赤壁赋》,在讲到苏轼的旷达思想时,总感觉他们讲得过于含混,学生更是似懂非懂。那么苏轼的旷达思想到底是如何揭示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桃源理想的美丽世界,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小说构建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作家从和谐的理念出发,不仅在文本中处处表现了和谐之美,更是透过文本向读者传达出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渴望着人性的回归,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揭示复仇母题在《铸剑》,《伍子胥》,《复仇》三篇小说中形成的复杂的文本对话关系:考察它们如何以不同的情节模式和叙述模式来处理复仇母题,最终达成对传统复仇文本的主题和叙述方式的共同颠覆;分析复仇母题与三者文本深层结构以及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背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而把握复仇母题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趋势和现代作家整体性文化心理的变迁。最后,文章尝试进一步考察复仇母题在当代文学中的延续和变化,从而梳是出一条复仇母题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当代演变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1.
甘智钢新著《鲁迅小说研究新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一、对鲁迅小说意义的重新发现;二、对鲁迅身份的进一步认识;三、对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实事求是的评估;四、体例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陈染的《私人生活》属于个体化的写作是已经确认的事实,但它并非就是一个独白的封闭自足的文本。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它进行阐释,可以发掘《私人生活》另一种审美向度。  相似文献   

13.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用水洗过了一般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单纯无邪的青春和古趣盎然的民俗,文章自始至终弥漫着诗意。《受戒》的诗意体现在四个方面:吸收民间语言,形成诗化的小说语言;情绪结构上的诗化、散文化;全文流动着的氛围具有诗的意蕴;所表现的人情人性同样具有诗意。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小说具有风俗画的特点,<受戒>中热闹适意的寺庙,温馨和谐的田园,率真清纯的初恋是故乡这幅风俗画最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杨红莉博士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论》,是一部全面阐述汪曾祺文学特色与意义的力作。其特点主要有:体会深切,丝丝入扣;学养扎实,阐释丰盈;博观比照,见解辄新;语言鲜活,叙述有致。该书的出版为当代文学学林增添了一棵富有生机的新苗。  相似文献   

17.
高健 《学语文》2014,(2):42-43
正《复仇》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是一篇比较特别的小说,汪曾祺认为可看做他早期小说的代表作。作为一篇寓言体小说,《复仇》是一篇具有现实指涉的小说,汪曾祺也自陈这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其直接指涉是中国40年代中期的时局,或如杰姆逊所说的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但纵观小说,并不只有一层表层指涉这么简单,小说开篇所引用庄子之语:复仇者不折镆干。  相似文献   

18.
周舞云  范献花 《双语学习》2007,(11M):189-190
本文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为指导,对小说对话的理解与翻译作初步的探讨。结合这一理论产生会话含义的典型情形,以《名利场》中人物对话翻译为例,总结出具体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业师周建忠先生在其首部楚辞学专著中曾这样说:“楚辞的世界,博大精深;楚辞的世界,色彩斑斓;楚辞的世界,令人神往!但是,要走进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困难……屈原,是隐在云雾中的高峰,既令人敬仰,又令人却步!”先生的近作《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以下简称《讲演录》)堪称是开启色彩斑斓的楚辞大门的钥匙,走进令人神往的楚辞世界的捷径,攀登令人敬畏的楚辞高峰的云梯。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是夏遇南教授编著的了解日本人的一部专著。该文对《日本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